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4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27篇 |
教育与普及 | 2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12篇 |
综合类 | 6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胡柚果实为试材,研究果实枯水机理和防枯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贮藏过程果肉组织的衰老和果皮组织生理活性增加同步进行,同位素示踪试验发现,贮藏中后期(3月中旬),果肉组织有糖向果皮组织运转,并开始出现果肉枯水,食用品质下降。SB防枯剂处理可有效防治果肉枯水,提高贮藏后期食用品质,其防枯效果显著优于100mg/L GA_3处理及对照,SB处理的防枯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果皮组织和果肉组织的相对生理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2.
为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基于SCS水文模型,结合贵州省77个气象站1995年以来水文资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壤数据,模拟计算地表径流。结果表明:SCS模型模拟误差在±15%以内,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贵州省的地表径流分布特征;1995—2019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耕地及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灌木和草地主要向不透水面和水域转化;地表径流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省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空间分布主要受降雨因子影响;在相同降雨情景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能力排序为:不透水面>耕地>草地>灌木>林地;1995年以来,相对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发生变化区域,除灌木转化为林地区域,林地和灌木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地表径流量均增加,其中,转化为耕地区域地表径流量变化最大,变化率分别为-89.11%和169.31%;耕地和不透水面转化为其他地类区域造成地表径流量减少,其中,耕地转化为林地和不透水面转化为耕地区域地表径流量减少最大,减少率分别为168.49%和-177.02%。研究结果为贵州省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土地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羊河八大河流径流量数据和径流极值比分析该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石洋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数学建模预测未来径流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营的丰枯变化程度最剧烈,黄羊河次之,沙沟寺(东大河)的变化最趋向于缓和;由西向东,石羊河流域的各河流年径流的补给形式由冰雪和降水正逐步过渡到纯降水;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来13年石羊河流域的出山径流总流量仍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结合1978-1998年东江流域实测气象数据和5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气候情景(RCP8.5,RCP4.5,RCP2.6)下基准期(1960-2000年)和未来时期(2020-2070年)降水、蒸发情景模拟结果,在对东江流域径流模拟检验基础上,对2020-2070年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HSPF模型能很好模拟东江流域年、月径流以及洪水期径流变化,博罗站的NASH系数均超过0.81,PBIAS低于10%,RSR低于0.45;所选取气候模式能很好的反映研究流域气象数据在年内分布情况。对未来气候和东江流域水资源量模拟结果表明:1 2020-2070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东江流域降水及蒸发量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均呈上升趋势,而在RCP8.5情景下,东江流域蒸发量则呈现下降趋势;2未来东江流域多年月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3未来东江流域不同频率下的洪水和枯水流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相对于基准期,未来时期的洪水天数呈增长趋势,洪水灾害有加剧态势。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CREST对淮河史灌河流域梅山水库1978-1987年的入库径流过程进行了参数自动率定和验证,对比分析了实测蒸发数据与全球月平均蒸发数据对径流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同时进行了蒸发影响效果的误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全球月平均蒸发数据来驱动模型,替代模型运行中所需的实测蒸发数据,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同时... 相似文献
106.
运用Mann-Kendall、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小波分析、持续性分析及多种统计学方法对半世纪来济宁市降雨序列、年平均气温序列及泗河年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周期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在气温升高的趋势下,年降雨量没有变化趋势而泗河年实测径流量序列呈显著减小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分别存在18年和9年左右的变化主周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径流序列的持续性较好而年降雨量序列的持续性较差,且济宁市的气温变化特点与华北地区的气温变化特点相同;年降雨与径流有着较好的同步性,人类的水事活动及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对径流造成影响;年降雨量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其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约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坡面径流输沙模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流失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面径流是泥沙和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流失的主要动力.本研究以典型湘中红壤丘陵区坡耕地(翻耕和免耕)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对已建立的以径流率为变量的对数线性回归坡面径流输沙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泥沙中SOC的富集特性,建立湘中红壤丘陵区的坡面SOC流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坡面SOC流失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湘中红壤丘陵区次降雨过程中坡面SOC流失的模拟中,且具有较好地模拟效果,SOC流失率模拟平均误差在30%左右,决定系数在0.85以上;同时模拟结果表明,泥沙和SOC流失过程在坡面径流侵蚀影响下呈现波动状态,表现为产流开始后10min泥沙和SOC流失呈增加趋势,其后在波动中逐渐趋于平稳;通过比较翻耕和免耕条件坡面径流输沙和SOC流失模型,结果显示侵蚀性降雨条件下,翻耕方式泥沙和SOC流失率大于免耕方式.非侵蚀性降雨条件下,翻耕方式泥沙和SOC流失状况与免耕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深入分析藏东南尼洋河流域水文特征及产汇流机理,对该流域降水径流水量平衡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尼洋河流域工布江达、巴河桥、更张等水文站日降水、流量等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采用传统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尼洋河流域面平均雨量小于径流量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提出降雨径流水量平衡问题;针对尼洋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和测站分布的实际情况,提出尼洋河流域面平均雨量分布式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目前对尼洋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缺乏正确认识;采用传统的泰森多边形法计算面平均雨量是导致出现水量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指出尼洋河流域面平均雨量计算应考虑降水的垂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09.
陈守煜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7,(4)
1 被补偿电站供水期等出力迭代计算 被补偿电站的水能调节,通常按单库等流量水能调节计算,推求各个被补偿电站的出力过程。然后将所有被补偿电站的出力过程同时间叠加,得到被补偿电站的总出力过程,作为补偿的对象。 本文为使被补偿电站在供水期的出力也尽可能地均匀,供水期不采用等流量水能调节计算,而根据被补偿电站的已知设计蓄水位、设计死水位和天然径流过程,考虑满足综合利用需水的要求,供水期采用等出力水能调节计算,按迭代数值计算,其微分方程式为[1]. 设供水期第i时段初水库水位Zi-1;,引用文献[1]中数值计算公式:计算该时段末的水… 相似文献
110.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水文资料的插补延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文资料的插补延长一直是水文计算中的一个难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两个水文相似流域之间的耦合模型,用一个流域的资料来推求另一个流域的径流量。另外人工神经网络还用来捕捉降雨与径流间潜在的关系,从另一个途径解决水文资料的插补延长问题。大量的数值实验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成功地用于水文资料的外插或无资料地区的径流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