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篇 |
综合类 | 1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我国杨树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材积源生物量法,测算我国杨树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我国杨树林总碳储量为261.84 Tg,碳密度为25.92 t/hm2,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为179.22 Tg,碳密度为23.67t/hm2;天然林碳储量为82.62 Tg,碳密度为32.65 t/hm2;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占全国乔木人工林总碳储量的15.9%。(2)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达172.94 Tg,占杨树人工林总碳储量的96.5%,为我国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集中区域;内蒙古、河南及山东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35.45、24.51、22.42 Tg,占总碳储量的55.9%,为我国利用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的大省。(3)杨树中幼人工林面积达547.68万hm2,占总面积的72.3%,其碳储量达117.95 Tg,占总碳储量的65.9%,是我国杨树人工林碳汇潜力所在。因此,杨树人工林,尤其是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为我国利用杨树固碳增汇主要森林,也是我国北方人工林重要的碳贮库。 相似文献
52.
油松与阔叶树混交是比较成功的混交类型,林分结构稳定,是植物群落演替的顶极树种。其单位面积产量高于油松纯材,具有完整的生态功能植物群系。 相似文献
53.
中亚热带日本落叶松生物量、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日本薄叶松生物量,生长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日本落叶松各组分生物量分配:干>根>枝>叶,林分生物量大,为53176.784kg/hm^2,林分生产力高,为4090.52kg/hm^2.a生长迅速,速生期为6-18年,为早期生长优势树种,数量成熟龄在35年以后。有较强的生态适应对策,为中亚热带高海拔山地主要用材树种杉木的理想替代种。 相似文献
54.
【目的】落叶松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耐寒等优点。为了准确地估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构建了落叶松林分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方法】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黑龙江省的304块人工落叶松固定样地数据,采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林分断面积和林分平均高对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生物量模型有显著影响,林龄和海拔也显著影响林分树干、树叶、树根生物量;坡率和坡向对树枝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树叶生物量与林分平均高、林龄和海拔呈显著负相关,树干与树根生物量则与之呈显著正相关,树枝生物量与林分平均高呈显著正相关。在所建立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中,调整后决定系数(Radj2)均在0.94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较小。检验指标平均误差(MPE)和平均误差百分比(MPE%)均接近0,拟合指数(IF)均大于0.93,平均绝对误差(MAE)较小,且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E%)均小于11%。【结论】建立的落叶松人工林可加性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55.
以固定标准地中选取的平均解析木的平均单株材积为依据,成功地建立了天然马尾松林分产量灰色系统予测模型,其予测结果,为天然马尾检速生丰产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杉木人工林不同幼林抚育模式对生长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人工林采用不同的幼林抚育管理模式进行林分蓄积量生长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抚育模式林分蓄积量最高,平均每亩蓄积量达15.87m3;而C处理较为粗放管理,林分蓄积量最低,仅为8.47m3;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很大,加强幼林抚育与集约管理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7.
通过样方调查,对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物种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不同阶段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嵩山侧柏人工林不同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92.78%,33.33%,28.07%,乔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灌木和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不同演替阶段侧柏人工林林分密度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以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都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8.
林分密度对南方型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福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2):41-46
就林分密度对南方型杨树材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分密度对各无性系木材的纤维素含量影响规律不明显;②随林分密度增大,纤维长度有所增长,各级纤维频率趋于均匀,林分密度对纤维宽度与长宽比影响不显著;③林分密度对S_2层微纤丝角有显著影响,S_2层微纤丝角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④木材相对结晶度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⑤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木材的冲击韧性降低,而气干密度逐渐增大。在4m×4m、5m×5m和6m×6m株行距的林分中,随林分密度增加其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大。而对木材的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9.
应用花椒林冠覆盖率和林下间作小麦相对减产率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确定出林下小麦间作的理论年限及林分初植密度,为林农复合生产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是我国引种成功最早的造林树种,现已成为我国经济价值最大,分布最广的树种.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立地指数以及林分密度,采用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