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93篇
系统科学   121篇
丛书文集   214篇
教育与普及   3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0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60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8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柴达木盆地东部"走廊域"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横穿柴达木盆地东部的“走廊域”剖面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在东昆仑构造带与南祁连构造带之间,包括巴颜喀拉地块北缘,柴达木地块和祁连地块南缘等3个一级构造单元,柴达木地块内则包括了昆中构造带、昆北构造带和柴达木盆地3个二级构造单元。受东昆仑构造带和南祁连构造带相向挤压作用,柴达木盆地东部持续沉降,但由于具有稳定的花岗质基底,盆地坳陷幅度较小,且断裂及褶皱构造不发育。由此造就了柴达木盆地东部中新生代地层厚度小,烃源岩不发育,构造圈闭缺乏,除第四系天然气外,中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油气资源前景受到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62.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3.
甘肃西部马鬃山超镁铁质杂岩岩石学地球化学信息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马鬃山岩体在空间上分为有成因联系的两部分,主岩体为具有环状分异特征的辉长岩岩体,中心相为辉长岩,边缘相为闪长岩.主岩体东南子岩体为橄榄二辉岩岩体.赋存于其中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信息暗示马鬃山杂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张裂构造环境,为应力释放期的产物,岩浆来源于具有E—MORB性质的陆下岩石圈地幔与软流圈的边界。较大程度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在上升途中同化了陆壳围岩。  相似文献   
64.
结合现代通信手段,提供了诸如查量导航,交通监控,辅助驾驶和智能收费等多种服务,解决了如何从系列图象中进行车辆的提取,跟踪车辆以及运动参数的估计,道路车辆的状态信息的获取问题,有利于帮助提高道路的设计方案,规划路线,缓解车辆阻塞,减少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65.
中国省界线形成的地理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对中国省界线形成的地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得出分界线的形成是自然,政治,历史,民族,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分析在某些因素影响下省界线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6.
从矩阵的扩充出发给出了尺度因子a=4时紧支撑正交小波的一种构造方法,同时说明了补空间Wj在a=4时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子空间的正交直和,实现Wj的细致化.  相似文献   
67.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及活动论、阶段论的思想,大致以中晚三叠世为界,将中国南方自震旦纪以来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划分成海相盆地演化阶段(Z-T2)及陆相盆地演化阶级(T3-Q)两大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裂谷盆地(Z-1q)、裂谷-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1c-O1)、被动陆缘-克拉通-前陆盆地(O2-S)、加里东运动(S末)、裂谷-克拉通盆地(D-T1)、克拉通残留海盆-弧后(浊积)盆地(T2)、印支运动(T2-T3)、华北-华南板块焊合、古特提斯封闭与前陆盆地的形成(T3-J2)、压扭背景下的改造作用及拉分盆地的形成(J3-K1)、伸展-裂陷盆地的形成(K2-E)、喜马拉雅运动(E末-N初)及披盖性构造层的形成(N-Q)12个阶段。特别是对南方自中晚三叠世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现存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对南方中生界、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及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现今南方原生、次生及再生烃(二次生烃)油气藏分布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8.
论述了彭灌地区大鱼洞—九甸坪—龙溪滑覆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将其划分为南北两个滑覆体,二者以侧向镶嵌方式相连。北段为滑褶式,由两个呈上叠方式的次级滑覆体组成;南段为滑片式。滑覆体是在挤压推覆构造的后期具松弛性质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形成的,其来源于映秀—北川断裂东侧地区。滑覆活动于印支晚期至早燕山期。  相似文献   
69.
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乡村旅游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旅游形式。从有旅游活动以来就有乡村旅游,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却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出现并在“二战”以后得到蓬勃发展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产品。本文将侧重对乡村旅游的特点、发展历程、开发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0.
Ulmus harutoriensis Oishi et Huzioka角质层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根据大量室内实验分析,对产于云南腾冲的植物化石Ulmus harutorensis Oishi et Huzioka的角质层进行了细致研究,揭示了Ulmus harutoriensis叶的表皮构造,其主要特征为:上表皮厚1.1μm,下表皮厚小于1μm,上表皮细胞大于下表皮细胞、毛基少、气孔器很小、只在下表皮发育、无规则型、散生、下陷较浅,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推测了古气候变化,并与现生Umlus pumila L。同时进行了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统计,用生物学的方法推测了古大气CO2浓度,讨论了Berner的碳平衡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