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2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岫岩老虎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东北侧的辽东铀成矿带内。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对研究区的铀矿化(异常)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异常)点的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以及后期脉岩和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具有范围较小,强度大的特征,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铌钛铀矿和钍石,主要呈脉状或星点状,与金红石、锆石、赤铁矿等矿物共生。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分析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的多次活化提供了动力和热液,不整合面、断裂和构造破碎带等薄弱的位置,是热液流动的优良通道,为成矿热液的沉淀富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2.
对某软弱围岩隧道V级软弱大变形段五个断面的监测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指数型式的回归函数得出的拟合结果最好,相关系数、回归精度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以此回归方程推求的最佳支护时机和最终稳定变形量与实际结果相符,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3.
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七种围岩结构型式巷道在不同跨采应力环境中的松动圈发育规律,得出不同围岩结构组成型式对巷道围岩松动圈的最终发育形态和发育程度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通过井下工业性试验的验证,表明跨采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发育规律具有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34.
以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矿五盘区首采面巷道间的煤柱留设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方法,分析大采高工作面煤柱尺寸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赵庄矿五盘区首采面巷道间的煤柱宽度应为40 m.5302工作面采用宽度40 m的煤柱进行巷道锚杆支护,效果良好,围岩完整、稳定.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所设计的煤柱尺寸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该研究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5.
潘三矿西翼-810m皮带机大巷(西二~西三段)受上下采空区的影响,其所处的工程条件复杂,巷道支护困难。对此,建立理论模型,对巷道围岩力学状态进行分析,得出围岩应力和损伤破裂半径的表达式。分析了在上下采空区的影响下,岩体卸压扰动和强度劣化对塑性损伤区及松动破裂区半径的影响。提出了锚网+锚索桁架+喷浆+注浆锚索注浆的复合支护技术,为上下采空区影响下的巷道提供一些支护指导。  相似文献   
136.
对新奥法在大型地下洞室施工中的二次支护时间的现有判据进行分析,发现其考虑因素欠全面,主要以变形量或变形速率为主,洞室位移相对值不适应大型洞室.以围岩变形为研究对象,提出大型洞室围岩变形达到总变形的80%、洞室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 mm/d、顶拱或者底板垂直位移速率小于0.1 mm/d、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以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位移加速度应基本接近于0作为大型地下洞室最佳支护时间的判据.为了验证该判据的合理性,选择了向家坝大型地下洞室一个断面,按照实际开挖顺序,计算了不同开挖层的最佳支护时间.向家坝地下洞室该断面处围岩拱顶、不同开挖层上下游侧边墙最佳支护时间在8~18 d之间,较好地符合了向家坝实际支护时间.  相似文献   
137.
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测和分析对于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非常关键,鉴于Sloboda生长曲线与隧道围岩变形-时间曲线的相似性,将Sloboda模型引入到围岩变形预测中,通过围岩变形-时间曲线的拟合预测未来围岩变形发展趋势和围岩极限变形值。通过工程实例具体分析了Sloboda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lobod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隧道围岩变形-时间曲线;围岩变形-时间曲线的波动性以及尾部阶段发展趋势对Sloboda模型预测效果存在影响;Sloboda模型预测效果要优于指数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8.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降噪原理,建立了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使EMD方法与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很好地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原始监测数据内噪声干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梅花山隧道工程实际,对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控数据吻合程度较高,是隧道工程围岩变形动态预测较为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9.
管片和围岩变形一直是地铁设计和施工中待解决的难点之一,通常所采用的惯用法模型中,管片的计算主要考虑土层抗力和接头对结构的主要影响.在对现有模型中管片接头计算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得到了改进后的惯用法模型,推导了修正惯用法模型的位移求解公式,用地层结构法建立了围岩和衬砌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工程实例资料,用修正惯用法模型求解衬砌的位移解析解,又用地层结构法中现用的惯用模型公式分别对围岩变形和衬砌进行了数值解计算,并进行比较.经研究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和推导的公式是可靠的,该项研究成果对管片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0.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大变形巷道围岩控制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踏勘的方法,分析了双河煤矿深部巷道大变形机理.提出"围岩改性增强+围岩表面应力恢复+围岩卸压应力转移"相结合的围岩控制对策,并结合实际提出"钻锚注一体化+高预应力多维锚索桁架支护系统+顺层钻孔与巷道基角药壶爆破卸压"成套技术体系,通过现场工业试验,取得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