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紫金山、镇江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扬州市等5个市6个地区采集80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和赤松(P.densiflora)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其中的寄生线虫,初步分析结果如下:从采自南京紫金山上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和松拟盘旋线虫(Paratylenchus pini);从南京江宁区衰弱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斯氏细小线虫(Gracilacus stei-neri)、尖头细小线虫(G.epacris)和斯特林细小线虫(G.straeleni),从健康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布科文针线虫(P.bukowinensis);从扬州市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苹果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linus);从镇江市健康黑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微小针线虫(P.minutus)。其中,马尾松是苹果矮化线虫、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的新寄主,黑松是微小针线虫的新寄主。同时,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为江苏省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73.
发现、描述并图示了我国自由生活线虫两个新纪录种,即须毛拟双单宫线虫Paramphimonhystrel-labarbula Leduc,2014和漫游环吸咽线虫Cricohalalaimusvagabundus Bussau,1993.须毛拟双单宫线虫特征是口腔细长呈长锥状或漏斗状,化感器卵圆形,具2圈各具10根粗短的...  相似文献   
74.
《武夷科学》2019,(1):35-39
对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花生上采集到的一种寄生线虫,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组织染色实验和测序比对,将其鉴定为装饰中环线虫。  相似文献   
75.
目的:调查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及其在不同基质中的分布情况。方法:2012年8月份从白马雪山牧场中采集了97份牦牛粪样,95份土壤样品,进行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属16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1种未定名,Arthrobotrys oligospora和Arthrobotrys thaumasium在土壤样品及牦牛粪便中都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比牦牛粪样中的丰富,具有三维菌网的Arthrobotrys属菌株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6.
采用经典实验方法和分子鉴定技术进行了木霉菌株T11-W的鉴定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的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T11-W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对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具有寄生作用,校正寄生率为73.46%,相对孵化抑制率为94.19%。本文丰富了木霉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理论研究,对哈茨木霉作为新型、高效的微生物杀线剂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广州地区普通级SD大鼠膀胱线虫的感染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只普通级SD成年大鼠进行检测,在13只大鼠的膀胱中发现膀胱线虫,肾盂中未发现膀胱线虫。每只鼠中有3~14条,均为雌虫、虫长为10.31±0.36mm,宽为15.50±6。48μm;虫卵呈椭圆形。两端有给节,大小为(63.67±0.95)×(36.67±1.39)μm。将收集到的线虫放入生理盐水中产卵,并将产出的80个卵放入(生理盐水+青霉素)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48h后存活60个;72h后存活40个;96h后只剩4个卵存活;120h后全部死亡。这表明虫卵即使在很简单的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依然能存活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78.
本文记述了分布于我国安徽麦套棉田以及湖北、河南麦田中,寄生于小地老虎、粘虫幼虫体内的一种六索线虫,这种线虫与世界广布种白色六索线虫的基本特征相似,但又存在着某些地理上的差异,故将之定命为白色六索线虫中华亚种。  相似文献   
79.
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细菌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研究了从松材线虫体上分离的2 株强致病菌和1 株弱致病菌与松材线虫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强致病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cM5 1A菌株、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ZpB1 2A菌株能够明显地促进无菌松材线虫的产卵量增加、繁殖速度加快和成虫虫体生长;同时,松材线虫也能促进强致病菌荧光假单胞菌GcM5 1A菌株、恶臭假单胞菌ZpB1 2A菌株的繁殖。而泛菌(Pantoea sp.)ZM2C菌株完全抑制了无菌松材线虫的繁殖,无菌松材线虫对泛菌ZM2C菌株的繁殖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由此说明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某些致病菌之间存在互惠共生现象,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菌并不是偶然的污染,它们之间的互惠共生现象是在长期共生进化中形成的。笔者还讨论了互惠共生现象在松材线虫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考察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基因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s,CDSs)的碱基使用特点,并提炼出能够区分CDSs与非编码区的碱基成分偏移特征参数。【方法】在研究碱基成分偏移特性基础上,定义一个新的参数d,探索d值的分布规律;采用从秀丽隐杆线虫基因组6类不同的DNA序列中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析并验证该指标作为基因组CDSs特征参数的可行性。【结果】参数d经过线性变换后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抽样分析显示分别有81.6%的CDSs、70.7%的外显子、21.8%的内含子、4.7%的随机序列、17.8%的5′非翻译区和31.4%的3′非翻译区落在d值变换后的特征取值区间内,即被预测为基因组CDSs。【结论】碱基成分偏移指数d可以作为表征基因组编码区的特征参数,它的特定取值区间能很好地区分CDSs(或开放阅读框及它的子片段)和其他非编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