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罗尔斯的“新契约论”的精神实质是康德主义的义务论 ,为了克服康德学说的抽象性 ,罗尔斯系统地发展了关于“合理的”和“理性的”相区分的思想。罗尔斯在康德的义务论的基础上实现的四个新的超越———对康德式的“人”的概念的消解、放弃了他曾经尝试的为其正义理论提供一种康德式的哲学基础的努力、直言不讳的承认他致力于发现的并不是普遍的正义原则、以开放形式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2.
环境法的价值是构建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以多元形态存在的价值体系,主要由环境法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评判三大部分组成。环境法的价值旨在遵循生态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部良性运行的环境法,应当体现环境秩序价值、环境安全价值、环境正义价值和环境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193.
王超 《凉山大学学报》2002,4(3):30-33,37
正义通过法律予以实现,但归根结底还是靠程序正义加以实现。程序公开是程序正义的内在品质之一,实际程序公开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然而考察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可以发现,诸如审判不公开、侦查不公开,证据不公开等诸多程序不公开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相当普遍,对此予以理性分析,寻其生长原因与相应对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4.
在法律的实体内容与正义的指向一致的前提下,若按正当的法律程序维护社会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利益,就能实现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反映,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正义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目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法律和实现正义无法完全吻合。本文试从多角度予以分析,重新界定程序合法与实质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5.
法治视野下的自然正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对 "自然正义原则"的探讨大多停留在行政法领域,而对自然正义原则的法治价值认识不足.文章从法治发展的视角,对该原则的历史发展加以考察,揭示了自然正义原则的制度价值及其法治建构功能,以期对我国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6.
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但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各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保护、改善环境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仅靠扩大公众参与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让公民有序、有效地参与到环保中来。本文拟从公众参与的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几方面展开分析,重点探讨公众有序参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7.
运用“正义”观念来进行评判使对于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达到了彻底的程度,科学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与自由,对其的评价可以从策略、实用和道德三个层次进行,从而形成了科学家的、科学共同体的和政治的、全球的正义性,以此来规范科学技术的正义品性。  相似文献   
198.
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是诗经汉学的集大成者。郭绍虞先生认为孔颖达已经将“诗言志”中的“志”同“诗缘情”中的“情”统一起来。其实,诗经汉学将情感体验纳入了特殊规范。孔颖达所谓的“情志”被更严格地限制在政教规范之中。孔颖达通过对“感物说”的引进、改造,对“诗人”身份的特殊处理来实现这一理论意图。他用“感物说”解释“情志”的产生,又将“物”限定为政教善恶,从而使感物而生的“情志”被彻底束缚在“政教”这一核心之上。他将诗人与诗歌所描述的情感事件的主人公区别开来,为每首诗都是诗人“有感于政教善恶”而表达“美剌”之志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形式,并且进一步要求诗歌所表达之“情志”必须超越个体的经验,而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和政治道德合理性,从而将抒情诗歌的情感本体彻底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199.
何为正义     
:本文主要探讨正义的科学内涵 ,即对正义的社会根据、正义的人性根据、正义的中心问题——主题以及正义问题的理论表现形式等作了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200.
道德与法律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不论是从外在产生逻辑顺序,还是各自内在的内容,无疑法律产生于道德、发源于道德。我们研究法律的起源,探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目的是要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让二者在当今社会最大限度的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