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科学家最近提出.可用一种病毒来消灭对人类来说是致命的灰尾蛾毛虫。  相似文献   
92.
93.
蛾变     
《大自然探索》2003,(3):47-47
  相似文献   
94.
探讨了蛾变应原试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将 2年 4个季节采集的 62 6.5 g经干燥的蛾粉碎后以可卡氏碱性抗原提取液提取 ,提取液经无菌过滤得变应原原液 ,再以原液和稀释液进行动物试验测定其致敏性。皮试测定蛾类变应原有较强致敏作用 ,原液致敏作用达 1 0 0 % ,其稀释液按稀释度不同致敏作用达 5 0 %— 1 0 0 %不等。蛾类变应原有强烈的致敏作用 ,可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5.
白蛾黑基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徐州地区主要寄生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在小环境中,它搜寻寄主蛹平均耗时(93.12±66.53)s。搜寻到寄主后,多数小蜂从寄主蛹腹部爬上蛹体并产卵,只有少数小蜂在蛹的头部和胸部爬上寄主蛹并产卵。1~3 d龄小蜂寄生能力无差异,其寄生率均为100%,4 d龄小蜂寄生能力开始显著下降,5 d龄的寄生率已降至20%。白蛾黑基啮小蜂能寄生杨小舟蛾老熟幼虫、预蛹、1~5 d龄蛹,不能寄生6 d龄蛹。1 d龄杨小舟蛾蛹被寄生率最高,达(92.59±12.83)%,随着蛹龄的增长,小蜂对寄主蛹的寄生能力逐渐下降。在增加寄主蛹密度的情况下,小蜂的寄生能力并不能显著提高。随着雌蜂密度的增加,寄主蛹的被寄生率和每头寄主子代出蜂量也相应提高,当蛹蜂比为1∶5时开始出现过寄生现象,并随着雌蜂数量的增加,过寄生现象呈上升趋势。速冻蛹(蛹动)对白蛾黑基啮小蜂接受寄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咖啡豹蠹蛾危害薄壳山核桃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危险程度,为咖啡豹蠹蛾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7年在江苏南京六合、镇江句容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各选取4块50 m×50 m样地调查咖啡豹蠹蛾对薄壳山核桃林的危害情况,采用对角线法在每块样地中选取7个样方,用隔行取样法在每个样方选取10株样树,记录每个样方中的样株数、树龄、树高以及受害株数量,统计受害株率。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咖啡豹蠹蛾的危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调查地3年生薄壳山核桃的受害株率为41.43%,4年生受害株率为32.86%,5年生受害株率为22.14%,6年生受害株率为17.86%。咖啡豹蠹蛾危害风险分析指标及运算值为:①分析区域内分布情况,风险值为2.00;②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3.00;③潜在危害性,风险值为1.80;④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风险值为3.00;⑤危险性管理难度,风险值为1.67。根据各项风险分析指标计算得咖啡豹蠹蛾的风险综合评价(R)值为2.22。【结论】通过对咖啡豹蠹蛾传播、危害及风险性分析,认为该虫是薄壳山核桃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应加强对咖啡豹蠹蛾虫情的监测,发现后及时防控,控制其虫口密度,以降低对薄壳山核桃经济、生态等效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7.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是一种嗅觉相关的蛋白,该蛋白参与大多数气味分子的识别过程,并与气味分子相结合。获得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OBPs以明确其特性。【方法】选择羽化后健康的杨小舟蛾触角为模板,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克隆杨小舟蛾MtroOBP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研究其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研究MtroOBP1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利用RT-PCR技术从杨小舟蛾触角总RNA中扩增得到MtroOBP1基因(GenBank登录号:MN056510),序列分析表明,MtroOBP1开放阅读框为777 bp,一共编码了258个氨基酸残基,且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仅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表明得到的OBP基因的编码蛋白不属于典型气味结合蛋白家族,而是属于Minus-C家族。蛋白质理化性质预测显示:MtroOBP1蛋白的分子量为29 664.57 u,等电点为6.23,有1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没有明显的跨膜区,疏水指数为-2.011~3.078,有一个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说明为分泌型蛋白。组织表达模式表明MtroOBP1在杨小舟蛾的各部位都表达,但在触角中表达量最高。【结论】首次克隆得到杨小舟蛾MtroOBP1基因,在触角中高表达,推测其蛋白具有运输气味分子的功能,在杨小舟蛾的嗅觉识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荔枝蛀蒂虫(Conopomorpha Bradley),鳞翅目、细蛾科,又名爻纹细蛾。主要分布在两广、闵、台湾省,内地主要在四川盆地。赤水地处四川盆地的边缘,有悠久的荔枝、龙眼栽培历史,种植面积386.7hm^2。近年来,该虫已经成为我市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30%,荔枝受害程度比龙眼的受害程度要大,虫果率一般在20%-30%,严重时虫果率高达80%,不仅影响了产量,而且严重影响了果品的质量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99.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零频率方法,对竹蓖舟蛾Besaia goddrica(Shaus)在竹林中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竹篱舟蛾幼虫在竹林中的空间格局均为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零频率方法分析表明竹篱舟蛾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同时确定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简单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对龙眼园两种细蛾研究的结果,描述荔枝尖细蛾和荔枝蒂蛀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并提出一套防治荔枝尖细蛾和荔枝蒂蛀虫的方法,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