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06篇
教育与普及   5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20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现场掘探巷实测,取样测定底板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并在相似模拟和数值计算基础上,分析了条带采空区上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工作面底板稳定性,探讨了底板关键层的失稳机理,提出了确定可行开采方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32.
有限开采方案优选决策后果影响深远,需组成决策群进行决策.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知识构建了矿业有限开采方案多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及个体评判决策模型;并应用基于集值统计意义下的权威加权模型集结各决策者的个体评判决策,实现开采方案模糊优选的群决策  相似文献   
33.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深井采油使用游梁式抽油机-玻璃钢抽油杆系统的技术进展,尤其是玻璃钢抽油杆的制造和使用情况.指出玻璃钢抽油杆是用游梁式抽油系统进行深井采油的关键部件,并建议我国应对深井采油中使用的混合杆柱进行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研究及杆柱的可靠性设计研究,大力推广油管锚定技术.  相似文献   
34.
碱法造纸黑液制备原油降粘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黑液的改性,即对黑液中的木质素进行磺甲基化的 ,研究了反应条件的影响,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该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其次是物料的浓度。  相似文献   
35.
以Knothe模型的函数为基础,对不同推进速度和不同时间影响系数下动态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开采速度有利于减小地表采动损害;时间影响系数c较小时,下沉迟缓,最大动态变形值较小,随着c的增大,地表动态变形值增大.  相似文献   
36.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长期的掠夺式的煤炭开采造成了矿区严重的环境问题,成为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制约了这些煤炭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各种途径解决由于煤炭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我国煤炭城市及煤炭矿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煤炭矿区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上覆煤柱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分析及现场实际情况的总结,提出了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和在煤柱下开采工作面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8.
开采沉陷动态预计流变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场覆岩移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从流变力学角度,给出地表下沉时间位移函数,并结合实测资料对有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运用推导公式与实测资料进行了结果对比,总结出符合大同矿区地表动态下沉经验公式。提出地表下沉推迟时间tr的概念,可作为划分开采沉陷剧烈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9.
论述北京地区浅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其变化原因,并就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现象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0.
汤卉 《应用科技》2004,31(3):54-56
采用3级(导套、浮动密封环组、盘根)组合密封结构设计方法,实现石油热采密封系统的密封要求.利用层流间隙密封与轴向端面密封理论,确定出系统的密封间隙.采用接触与非接触结构混合密封方式并配合所选择的密封材料的自润滑性质,解决并实现系统的润滑要求.通过试验研究得到所希望的密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