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00篇
教育与普及   2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9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20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裂 《今日科技》2006,(4):24-24
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光学系统和非球面光学塑料透镜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研究领域为成像光学系统(如各类投影镜头、数码相机镜头、监控摄像镜头)和光通讯光学系统(如激光大气通讯光学系统、准直透镜、传感透镜、扫描镜头等),特别在光学塑料透镜的研发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该所已建立大批量生产光学塑料透镜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年产各类光学塑料透镜2000余万片。  相似文献   
52.
陈治光 《科技潮》2006,(2):23-23
由北京爱友恩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太阳能高压杀虫灯示范应用”,近日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53.
姜建国教授     
姜建国(Jiang Jianguo),男,汉族,湖北省黄石市人,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半被聘为副研究员,2005年被聘为教授,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3人。  相似文献   
54.
2004年.我国首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暗轨磁悬浮技术验证车“中华01号”,载着32人,在大连磁谷科技研究所内成功地行驶了56米。这短短56米的行程,宣告我国在磁悬浮技术研究上已经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5.
10月27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0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校在国内发表科技论文7017篇,居全国高校第2位.  相似文献   
56.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19(1):F0002-F0002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唯一专门从事历史文化、公共事业管理教学与研究的高校阵地,是全校首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院系。学院设有历史学系、公共管理系、民俗研究所、文物陈列馆及藏书丰富的资料室。  相似文献   
57.
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检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元数据的重要性.结合我们研究所承担的某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都柏林核心数据的特点.设计出了数字资源的元数据结构和基于元数据的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58.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989年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1991年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人才、装备、技术、经验的综合优势并取得  相似文献   
59.
张衡候风地动仪功能测试和感震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前半部探讨了张衡地动仪功能测试的背景,并分析了历来主要各家对张衡地动仪的评述。后半部分,对张衡地动仪的感震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地面层P、S、R三类地震波循序演变的新认识。此外,还评述了我国近60年某些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论文。从而肯定了张衡作为世界地震仪的最早发明者的崇高地位。又指出:某些人不吃透张衡地动仪设计思路,贸然提出任意增添部件的设想,却以“复原张衡地动仪”为名,发表论文,有损张衡声誉。  相似文献   
60.
潘吉星 《自然杂志》2005,27(2):119-123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的名字是学术界尽人皆知的,他以毕生精力研究并弘扬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架起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大桥,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