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671.
通过对天山北坡山地森林对河流枯水径流量补给功能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山地河流集水区内林率以及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增加 ,河川枯水期径流量增加 3.5× 1 0 8m3,河川径流枯水期缩短 2个月 ,最枯月径流量增加约 0 .7× 1 0 8m3;林率每增加 1 %,河流最枯月径流量增加 40 0× 1 0 4 m3;森林蓄积量每增加 1 0 0 0m3,河流最枯月径流量增加 2 70 0× 1 0 4 m3。  相似文献   
672.
巩固成果是退耕还林成败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介绍了晋城市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论述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5项措施,即强化管护、依法管理、加强指导与服务、科学管理和抓好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73.
为揭示小型杉木方胶合木柱结构受力特性,以小型杉木方为骨架,利用环氧树脂胶合剂胶结木方制作了3根结构尺寸和特性一致的小型杉木方胶合木柱,对其进行抗压试验,探讨了小木方胶合木柱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小杉木方胶合木柱在承受极限荷载时,均发生了材料脆性破坏;木方胶合木柱抗压承载力平均值为973.3 kN,...  相似文献   
674.
<正>本文以皖南山区中部杉木林90块实测样地为资料,按照数量化理论(Ⅰ)的数学模型,用不带交互项与带交互项的反应表,以定型程序上机电算,分别编成立地质量数量化得分(评定)表。 通过对复相关系数、残差相对值分布及林分达标准年龄时的检验,认为在该地区采用立地质量数量化评定法对杉木丰产林进行宜林地选择、生产力预估及经营管理是可行的。 带交互项模型虽对复相关系数提高甚微,但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际。梯形得分表便于使用单位根据当地的情况自行选定。  相似文献   
675.
宜春杉木人工林管胞形态变异及其对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测量了不同海拔、树龄的杉木人工林的管胞形态特征,并初步研究了管胞长度与年轮宽度、晚材率、木材密度以及有关力学强度(顺纹抗压、抗弯强度)的相互关系。可利用管胞形态(长度、直径、胞壁厚度)区分成、幼龄材的界限范围。  相似文献   
676.
<正>研究发现杉木四分体属同时型。四分小孢子时期细胞质极浓厚,细胞质的代谢活动旺盛,外壁内层直接由细胞质分泌物形成。游离小孢子分为收缩期和液泡期,进入液泡期出现大的中央液泡,小孢子体积显著增大。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出现大量膜内褶,形成港湾结构;小孢子发育后期,绒毡层细胞内出现大量髓鳞脂体以及自体吞噬泡。研究表明,杉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代谢作用十分旺盛;细胞结构变化明显;绒毡层参与小孢子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77.
<正>一、引言 人类为增加林产品的收益,在认识和利用树木种内有益变异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数百年前,我国的杉木及日本的柳杉造林,就使用经过选择的优良类型或个体的种条。欧洲在十八世纪初也已应用经选择的种子造林。但是有关专门为生产种子而营造林分的想法,1787年始见于文献。十九世纪初Anderson(1906)和Oppermann(1923)分别发展了关于建立林木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种子园的思想。1934年Larson在《林木育种》的论文中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无性系种子园的概念。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林木种子园”这个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六十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这个时期中,主要是采用优树无性系嫁接繁殖建园。  相似文献   
678.
以福建省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杉木林下草本层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上生物量(y)与地下生物量(x)分配关系进行研究,并对方程lg y=b+ a lg x中的生长指数(a)和生长常数(b)进行计算分析,初步揭示不同森林类型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随乔木层林龄变化的基本特征,探究其是否符合等速生长规律。结果显示:①天然常绿阔叶林草本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下降,人工杉木林草本层生物量在成熟林时期最大,幼、中龄林次之,近熟林最小; ②天然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及成熟林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遵循等速生长规律,中龄林及近熟林生长指数a的95%置信区间上限接近理论值1,各林龄生长常数以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③人工杉木林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均遵循等速生长规律,各林龄生长常数以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研究表明,人为干扰对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有影响,但并未破坏其等速分配生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679.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其生物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处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大青山地区,选择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研究林下植物组成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大,在1800m2样地内有植物48~54种,但其优势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差异较大,幼林以阳性物种葛藤(Pueraria thunbergiana)、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占绝对优势,中龄林中的优势种则是耐荫物种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uscens)、凤尾蕨(Pteris nervosa)等,成熟林中的优势物种是大沙叶(Aporosa chinensis)、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等中生偏荫性的物种。不同龄林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差异很大,表现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尤其是中龄林生物量与其他两个林龄最为明显,其中成熟林是其3.35倍,幼龄林是其2.7倍。人工林林分郁闭度和冠层结构左右着林下植物组成及生物量格局。  相似文献   
680.
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遗传型选择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福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2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系统测定,探讨了家系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本材红心材比率、彤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存在较小差异,而在个体水平上差异较大,木材红心材比率在家系、个体水平上差异都很大;参试家系在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分枝角等形质性状上差异不大,在树皮率指标上存在很大变异。家系生长性状与木材红心材比率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很小;生长性状与树皮率指标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行杉木优良家系选择时在早期(4年生)以树高指标采用较低的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中期(7~10年生)以中等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后期(18年生左右)以较高的选择强度进行决选。从参试的63个杉木自由授粉子代家系中选出生长、材性、形质性状兼优的优良家系7个、优良个体1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