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66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面对语文教学受到的普遍的批评,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即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明显的成效,处于主导地位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勇敢的自我批判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不断地尝试、探索,从而使语文教学做到与文化对话,与生活相亲,与时代共鸣,与心灵共振!  相似文献   
82.
从起因、机缘和途径三个方面对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理论主题进行解读,起因是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于1970年代前后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争论,机缘是批判理论和社会建构论的融合,途径是技术编码的解构和重构。最后指出这一理论的实质在于重构现代社会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83.
鲁迅杂文有很多抒情成分,但最具有特色的是基调低沉、外冷内热的抒情风格,这种抒情风格是鲁迅人格和人生经历的反映。  相似文献   
84.
文章主要论述对《资本论》第三卷第四十八章"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理解。在了解萨伊"三位一体"公式表达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批判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逻辑和内容,即马克思是如何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基础上,从公式的形式、内容、公式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的假象、产生这些假象的必然性以及公式体现的资本主义拜物教方面,批判"三位一体"公式的不合理性的。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以萨伊的"三位一体"为代表的要素创造价值学说的理论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85.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卡尔·波普尔和哈耶克在政治哲学上对极权主义的批判,认为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并且,二者论证的逻辑和进路也非常相似。尝试将波普尔和哈耶克的论证逻辑梳理成线,并对各个关节点进行比较,以期分析其中的一些雷同之处,并从中洞悉二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87.
《科技智囊》2012,(9):I0046-I0046
有一只麻雀,立志要高飞,天天练高飞的本领。后来,它终于如愿以偿,甚至能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相似文献   
88.
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曾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老先生曾亲手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让秘书贴在监察院墙旮旯处。不一会儿,告示便不翼而飞。  相似文献   
89.
《天使在作战》这篇直指医疗腐败的报告文学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寓示着报告文学已经经受住了社会转型期经济大潮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并重新确立了报告文学独立的文体品格。报告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社会批判的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持批判精神,才能坚守报告文学的文体品格。  相似文献   
90.
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转型中,大学已由引领者的角色渐次落后为追逐者,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的行政化倾向、政府权力的异化、大学之间的非理性竞争和内部的寻租型文化等。中国大学要实现与社会相匹配的或超前性的快速转型,需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己任,以培养大批的创业者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