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当美国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提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Steve Chu)为美国能源部(DOE)部长人选时,他的这一选择无疑受到那些力主开发并推广无污染能源技术人士,以及期盼由知识型人物来领导DOE的环保人士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被正式提名为能源部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电视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政府能源环境团队名单后,中国坊间很快传开了这条消息,一如他当年获得诺奖的轰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发现了捕捉原子的方法,赢得了诺贝尔奖。如今,作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领军人物,他正在着手令世界能源结构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为此,《自然》杂志记者埃里克·汉德(EricHand)撰文讲述了美国能源部长、《自然》杂志2009年度科学新闻人物朱棣文(Steven Chu)传奇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正迎来新的人造卫星时刻2010年11月29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华盛顿全国记者俱乐部会上发表题为"能源竞争使美国面临新的人造卫星时刻?"的演讲。朱棣文使用"人造卫星时刻(Sputnik Moment)"这个词来描述当前美国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去年被《自然》杂志评为其年度科学新闻人物。朱棣文(Steven Chu)以发明激光技术捕获和研究原子而得获诺贝尔奖,他不仅是一个非凡的实验者,而且勇于面对实验室里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6.
朱棣文是许多中国人熟悉的名字,不仅因为他是第五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还因为他有强烈的中国。情结。他自获奖后差不多每年都来中国讲学,今年8月24日,他又在上海交通大学与该校Bio-X中心的学者座谈交流。本刊记者曾于2年前在复旦大学采访过朱博士,并发表过长篇访谈。此次记者再度与朱博士相见,朱博士不忘旧情,座谈间隙欣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记者:听说很多学生都愿意听您上课,您在实验和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这些年来正把培养创新性人才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朱棣文:正如我…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15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华裔物理学家、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朱棣文将出任新政府能源部长.奥巴马说:"任命朱棣文将向所有人传达一个信息,即我们政府尊重科学.我们的决策将以事实为依据.我们明白,事实需要果敢行动."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9,(1):4-4
2008年12月15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新政府能源环境团队名单,其中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被正式提名为能源部长。  相似文献   
9.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0,(1):5-5
<正>《自然》2009年12月24日刊自然杂志2009年度人物——朱棣文朱棣文是奥巴马大胆提名的能源部长。这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受命推动世界最大经济体及其能源行业的变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朱棣文曾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4年时  相似文献   
10.
朱棣文: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专程来北京参加北京大学理科论坛。在演讲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向在场听众表示,在科研领域,首先必须要有好奇心,不论对自然还是对普通事物都要有好奇心。 他回忆自己的年轻时代说,对于知识,"关键是培养自己的兴趣。如果有了兴趣,就有了努力工作的动力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