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1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宋辽之关系     
一宋室不兢之原因 汉唐宋明四朝,为汉族创立之大帝国。汉唐行政方针多 积极的,注重与利,趋於进取;宋明行政方针多消极的,注重防 弊,趋於保守。汉唐对於大臣,委以全权,使之负完全责任,不 加以干涉牵制;故其用人也,恒取发扬蹈厉,奇杰出之才;宋 明对於大臣,多方牵制,束缚其自由,使不得跋邑恣横;故其用 人也,恒取束身寡过,乡党自好之士。汉唐行徵兵制度,士卒 多良家子出身,故士气沈著而发扬,勇於公战,而怯於私;宋 明行募兵制度,士卒多游手好闲之无赖出身,故士气骄纵而 偷情,习於奸淫虏掠,而惮於冲锋陷阵。汉唐将官多久於其 任,故与士卒习;宋明将…  相似文献   
152.
中国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经历了叙述性研究—对策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的演变。在政府主导的实践层面上的政府责任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西藏勒布办事处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实现了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创造了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既做到了生产性保护,又塑造了新型文化空间,形成了独特的勒布沟模式,其有益经验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53.
以3,4-二羟基苯丙烯酸(咖啡酸)为原料,经酯化和仿生氧化偶联反应得到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5-甲氧羰基乙烯基-7-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1)和苯并二氧六环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6-甲氧羰基乙烯基-2,3-二氢-1,4-苯并二氧六环(2),然后经乙酰化、DDQ氧化脱氢、Pd/C催化氢化、氢化铝锂还原、碱性条件下脱乙酰基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3~7和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类化合物8~10.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已由核磁共振法(1 H NMR,13 C NMR)、质谱法(MS)进行了表征.其中5~7,9和10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为天然产物异美商陆醇A.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1,3~5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4和5对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SMMC-7721)有良好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4.
为提高L-薄荷醇(e)的热稳定性,合成2种薄荷基糖苷类香料前体。以D-木糖(a)为原料,经乙酰基保护、选择性脱一位乙酰基、转变成三氯乙酰亚胺酯(d)、与L-薄荷醇(e)进行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合成L-薄荷基-2,3,4-三-O-乙酰基-β-D-吡喃木糖苷(f)。全乙酰基-D-木糖(b)在4种路易斯酸催化下,与薄荷醇(e)直接偶联得到L-薄荷基-2,3,4-三-O-乙酰基-β-D-吡喃木糖苷f和(或)L-薄荷基-2,3,4-三-O-乙酰基-α-D-吡喃木糖苷(h),f和h分别脱保护,获得相应的L-薄荷基-β-D-吡喃木糖苷(g)和L-薄荷基-α-D-吡喃木糖苷(i)。实验结果表明:以FeCl3为催化剂,全乙酰基-D-木糖b与L-薄荷醇(e)直接偶联,立体专一性地获得L-薄荷基-2,3,4-三-O-乙酰基-α-D-吡喃木糖苷h;以BF3.Et2O为催化剂,使全乙酰基-D-木糖(b)与L-薄荷醇(e)直接反应,可较为简便地获得L-薄荷基-2,3,4-三-O-乙酰基-β-D-吡喃木糖苷(f)。薄荷基糖苷(g)和(i)经NMR,MS,TG,熔点和旋光分析得到确证。2种L-薄荷基吡喃木糖苷(g)和(i)的热稳定性均明显地比L-薄荷醇(e)的热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55.
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半制备法等方法,对羊脆木(Pittosporum kerrii Craib)树皮的氯仿、甲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纯化得7个单体,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stigmsterol(1)、β-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2)、ethyl caffeate(3)、2,6-dimethoxy-1,4-benzoquinone(4)、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5)、syringaresinol-4,4′-di-O-β-D-glucoside(6)、3,4,5-trimeth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7),其中4、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细胞毒试验表明氯仿提取物及从其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3、4都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对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3.7、4.0、3.0μg/mL.  相似文献   
156.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珠子草中的木脂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采用传统方法分离木脂素的不足,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珠子草中的木脂素进行分离,得到3个木脂素,通过红外光谱( IR)、质谱( MS)、核磁共振( NMR)等方法鉴定为珠子草素( niranthin)、叶下珠次素(hypophyllanthin)和叶下珠脂素(phyllanthin)。分离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2/3/2,V/V),下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 mL/min,转速为正转800 r/min,温度为25℃。实验结果为木脂素的分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7.
轻型钢木混合楼盖水平荷载转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下一层两跨的钢木混合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轻型钢木混合楼盖弹性状态下平面内刚度及其对水平荷载的分配.为了量化楼盖平面内刚度对水平荷载分配的影响,定义了楼盖水平荷载转移能力系数β,探讨了楼盖平面内刚度与竖向抗侧力构件抗侧刚度比值α与β的关系,并根据α及β数值大小定义刚性楼盖.试验结果表明,轻型钢木混合楼盖在仅铺设SPF(云杉-松木-冷杉)规格材面板且竖向抗侧力构件仅为钢框架时,α在0.5~1.0之间,β为64.0%左右,楼盖已能较好地分配水平荷载;铺设水泥砂浆面层后,α增至3.0以上,β增至90.0%左右,结构有很强的空间协同作用,楼盖为刚性楼盖;当竖向钢框架间加上轻型木剪力墙后,α下降至1.0~2.0之间,β下降至78.0%左右,楼盖不再为刚性.  相似文献   
158.
国外高层木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和分析了国外高层木结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适用于高层木结构的正交层板胶合木(CLT)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纵横交错的层板在承受平面外荷载时,其横向层的滚动抗剪性能需重点关注.针对高层木结构的关键问题,即结构体系、结构抗震与抗风性能、节点连接和抗火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结构体系中抗侧力性能、构件间的连接以及力的传递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高层木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可以借鉴低层和多层木结构,但高度和人群密集的影响需特别关注.最后,对我国高层木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9.
梁柱式木结构加固方法及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梁柱式胶合木结构在加固后的抗侧力性能,对9榀单层单跨梁柱式木框架足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其中3榀为未损坏对照组试件,6榀为加固组试件.考虑了节点区域包裹碳纤维布(FRP)和植入自攻螺钉2种加固方法,及纯框架和隅撑框架2种结构体系形式.根据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木结构加固方法的可行性,对比了不同方法的效果和差异,研究了各组试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刚度、变形和耗能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种加固方法均可以有效地抑制裂缝开展,并能够恢复结构的强度、刚度、耗能等力学性能;受损的梁柱式木结构框架,采用节点区域加固并增设隅撑,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0.
长白山刺五加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白山刺五加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对刺五加进行提取,提取物分别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采用柱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等光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长白山刺五加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松柏醛(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2),curcasinlignan A(3),(-)-balanophonin(4),(+)-syringaresinol(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刺五加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是新发现的新木脂素类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