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1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晖  沈世华  贺俊芳  冷静  李良璧  匡廷云 《科学通报》2004,49(17):1725-1730
经过连续两步的液相色谱层析分离过程, 从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类囊体膜直接分离出来一种捕光蛋白复合体(LHCP). 该捕光蛋白复合体的三聚体经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获得. 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 这个捕光蛋白复合体至少由5种蛋白质组成, 其中分子量约为31 kD的蛋白质此前尚未在高等植物的主要捕光蛋白复合体(LHCⅡ)中发现. 分离获得的假根羽藻捕光蛋白复合体除了含有叶绿素(Chl) a, Chl b, 新黄素和紫黄素外, 还含有一种特殊的类胡萝卜素─管藻黄素. 假根羽藻管藻黄素-叶绿素a/b捕光蛋白复合体中存在的管藻黄素的作用是加强该色素蛋白复合体对蓝绿区域(530 nm)光的吸收, 假根羽藻LHCP具有与高等植物中的黄体素-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相似的吸收谱和荧光发射谱. 管藻黄素和Chl b向Chl a的高效传能说明捕光色素分子高度有序地结合于假根羽藻的捕光蛋白复合体上. 管藻黄素-叶绿素a/b蛋白质使有机体得以增强其吸收在深海或潮下带海域分布较多的蓝绿光.  相似文献   
42.
The effects of hypoosmotic shock on state transition in darkness in Dunaliella salina were studi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NaCI in culture medium was dropped from 1.5 to 0.5 mol/L abruptly,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D.salina declined, but the respiratory rate and intracellular ATP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dark. The FpsⅡ/FpsⅠ ratio at 77 K of D. salina cells exposed to hypoosmotic shock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cells, indicating that more excitation energy was distributed to PS Ⅱ in stressed D.salina cells upon illumination. A decrease in LHC Ⅱ phosphorylation level was also observed when D.salina was exposed to hypoosmotic shock. Thus a state Ⅰ transition of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occurs when D.salina suffers hypoosmotic shock in darkness,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related to an enhancement of respiration and an increase in ATP content in stressed D.salina cells.  相似文献   
43.
萘对铜绿微囊藻和聚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萘对不同粒径蓝藻的胁迫效应,采用5组不同质量浓度萘(0、0.01 mg/L、0.1 mg/L、1 mg/L、10 mg/L)分别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PCC7806)进行为期7 d的处理,分析不同浓度萘处理下,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探究不同浓度萘处理对2种藻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表明:(a)整个处理周期内,聚球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其叶绿素a含量减小了3.9%~40.4%;(b)聚球藻的潜在光合作用能力、光合作用速率均有所减弱,但其耐受强光的能力有所增强,说明聚球藻对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c)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其潜在光合作用能力,但抑制了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合成。  相似文献   
44.
以裂殖壶藻为原料,分别以甲醇和乙醇作为携带剂,通过索氏萃取法进行萃取对比,得出最佳的携带剂,然后进行超声波萃取。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携带剂的萃取率更高,索氏萃取微藻粗脂的最优条件(时间8 h,温度100℃,液固比10∶1)下可得最大萃取率为30.5%;以乙醇为携带剂,超声波萃取的最优条件(时间2 h,温度40℃,液固比120∶1,超声波功率600 W)下可得最大萃取率为53.5%。从微藻粗脂萃取率的角度来看,超声波法优于索氏萃取法。  相似文献   
45.
报道了安徽省2新分布记录种,分别为大戟科的山靛(Mercurialis leiocarpaSieb.et Zucc.)和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该两种植物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后者原产于美洲,为我国的入侵检疫物种,现在安徽黄山的山岔村、池州的江家冲附近发现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6.
阿雅 《青年科学》2014,(1):80-80
同同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从大一起她就迷上了喝奶茶。近日,同同按照习惯又在校外的奶茶店点了一杯热饮,回到宿舍后抱着烫手的奶茶杯打开电脑。然而微博上的一则消息令同同很是心惊,消息称“6号”塑料杯盖在遇热时,会释放一种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危害较多,具有刺激性,对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而且还是可疑致癌物,同同再一看手里的奶茶杯盖上三角形内的数字就是“6”。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选用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代表种,建立不同磷质量浓度(0.05、0.1、0.5、2mg/L)的水生微宇宙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1000、2600、4200、5800lx)及不同光暗比(10∶14、12∶12、14∶10、16∶8)条件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温度在20~25℃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较好,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质量浓度为0.05~0.5 mg/L、光照强度在1000~4200lx时,大型溞和金鱼藻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光(5800lx)有利于小环藻、金鱼藻的生长,但对大型溞有抑制;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1,光暗比为14h∶10h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最好,可以达到很好的抑藻效果;当磷质量浓度相同时,温度30℃、光照5800lx时,培养液中氮磷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48.
海洋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同化CO2和H2O,贡献了全球初级生产力的46%,对其固碳机制的探索研究意义重大.受限于水环境中的无机碳理化性质以及固碳关键酶对底物CO2的低亲和力,海洋光合藻类演化出碳浓缩机制(CCM)以提高固碳效率.碳酸酐酶(CA)是CCM中的关键酶,能催化HCO3-与CO2的可逆转化.得益于近年来藻类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快速发展,藻类CA的鉴定、生理特性及其与CCM的关系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人们基于多样性特征,包括不同亚细胞定位、基因序列多样性、蛋白结构多样性以及功能多样性,将CA划分为不同家族.本文综述不同光合微藻的CA基因家族多样性、生理活性及其在CCM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需进一步拓展CA基因家族在不同微藻CCM中生理功能多样性与环境响应机制的研究,包括:加强海水升温与酸化、大洋环境中金属离子共限制对微藻CA活性及CCM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中深入开展CA研究;分析CA结合不同金属辅因子的生态学影响;并...  相似文献   
49.
杨凯 《华东科技》2014,(1):58-60
正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废旧轮胎也以每年两位数的速率增长,我国废旧轮胎的产生量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越来越多的废旧轮胎形成"黑色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没有科学的处理方法,致使作坊式的废轮胎"土法炼油"呈现蔓延之势。2005年,有174万吨废轮胎被用来土法炼油,超过了废轮胎总量的一半。土法炼油过程中排放的大量硫化氢、苯类、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废弃物对土壤严重的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废旧轮胎"土法炼油"造成的环境恶化趋势至今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且有蔓延发展的趋  相似文献   
50.
对比PAC、Al2(SO4)3和PAC+Al2(SO4)3三种混凝剂对高藻水体的除藻效果,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PAC+Al2(SO4)3对藻浊度的去除效果比单独使用PAC或Al2(SO4)3更好,在同样的最佳投药量时,低pH条件能获得更好的藻浊度去除率.在不易实现水体调酸时,可采用PAC除藻,这时将水体调至碱性范围即可提高除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