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1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Microbial mats in two hot springs in South China were sampled for the research of mineralization of microbes and its mechanism by the methods of geology and modern bi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t spring microbes have the key capability for enrichment of Si, Al, Fe, Ca and other elements, and the microbes are also cru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SiO2, CaCO3, clay and so on.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of hot spring microbes, which mainly takes place in the layer of EPS outside cell wall or sheath of cyanobacteria. The sheath outside cell wall, which keeps the normal metabolism of cyanobacteria during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on its surface, is also considerable for the biomineralization of cyanobacteria. According to structure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microbial mats,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namely, early surface mineralization, middle degradation mineralization, and late des- quamation of mineral.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significant for comprehension of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the process of deposi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microfossil in modern and ancient extrem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02.
简述了对化学实验室常见几种有毒无机废液利用沉淀、氧化、还原等方法进行回收或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以串珠藻目的16个分类单位加上外类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性状作为研究基础,得到18×17的数值矩阵,以分支分类学的方法对串珠藻目的系统发育过程进行分析.采用4种方法进行分支分析,其中以最大同步法的运算结果最为合理,分支图最大步长为269,最小步长为35,实际步长为47,简约系数为0.0513.在串珠藻目中,以红索藻科最为原始,它向两个方向演化,其中一大支随着受精丝的明显膨大,演化出串珠藻科;另一大支则有更多的形态特征发生变化,配子体中出现假薄壁组织,中轴节处产生有定数的分枝,出现发达的外皮层,精子囊以精子囊群的方式成块状或带状出现,果孢子体生于外皮层内部,演化出鱼子菜科和裸管藻科.在串珠藻科中,以串珠藻属的串珠藻组较为原始,而假枝藻属和托氏藻属则较为进化.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均匀设计就pH、装液量、接种量和光强等影响念珠藻生长的因素进行研究,并以所得的数据为样本建立一个结构为4-6-1的神经网络.当网络的学习速率为0.08,动态参数为0.8,SIGMOID参数为0.8,隐含层神经原数为6时,网络的拟合平均误差为2.24%.在固定装液量为100 mL的条件下,利用该网络优化念珠藻的培养条件,得到最优的培养条件为pH7.4,接种量1.5 g/L,光强5 700 lx,生物量达到1.702 3 g/L.  相似文献   
105.
山西的无隔藻属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的无隔藻属植物11种1变种和2变型。除双叉无隔藻和无柄无隔藻2种外,其余均为山西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6.
西北大学教授、中国毒理学会荣誉理事长史志诚教授新作《毒物简史》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历经近20多年的积累和研究而完成的一部专著。全书共12章80节,120万字470幅图表,参考文献300多篇,彩色印刷,在国内外是一部唯一的现  相似文献   
107.
贾渝  吴鹏程  汪楣芝 《贵州科学》2001,19(4):10-12,22
本文回顾了藻苔属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 ,并对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最新研究成果 ,就该属的系统位置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作者们认为应该把藻苔类植物独立成立藻苔纲  相似文献   
108.
取代芳烃与3种生物急性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9.
大藻.一种美丽但又鲜为人知的水生植物,近年来开始大面积出现在湖泊、池塘甚至江河中,跟大家所熟知的水葫芦一样,它已成为堵塞航道、影响淡水养殖的罪魁祸首。让我们一起认识大藻,揭开这种陌生植物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海洋贝类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特别是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在实现从温饱型向营养与保健的安全型食品方面转变。而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进入环境的有害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有害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后进人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