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6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90篇 |
教育与普及 | 31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5篇 |
现状及发展 | 24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41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74篇 |
2011年 | 217篇 |
2010年 | 181篇 |
2009年 | 198篇 |
2008年 | 193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42篇 |
2001年 | 194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139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21.
采用无焙烧直接加压酸浸工艺,以钛白废酸为浸出剂,转炉钒渣为原料进行浸出提钒实验研究.热力学分析表明:可溶性含钒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够稳定存在.根据浸出实验得出:初始酸浓度是影响酸浸过程的重要因素,在初始酸质量浓度为250g·L-1,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40min,液固比12∶1,氧分压02MPa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为9851%.不同条件下的浸出渣XRD图谱表明:在钒浸出率增大的过程中,含钒尖晶石相逐渐消失,钛铁矿相发生转化形成锐钛矿相在浸出渣中富集. 相似文献
122.
123.
本文为了解决氧化剂的再次利用问题,利用氧载体可逆吸收氧的特性,采用乙二胺作为氧载体,考察了在pH值相似、不同摩尔数硝酸根的情况下铈(Ⅲ)的氧化能力。并对通过氧化分离稀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简便、易于操作,转化率可由浓度、摩尔数和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运用于实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分析了煤自燃发火的机理及特点,列举了近年来普遍使用的煤自燃火灾治理技术,通过对气溶胶性质的分析,提出了气溶胶技术在此领域中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5.
简述了稠油热采锅炉提效改造的富氧燃烧方法,采用动态投资回收期的方法对富氧燃烧作了技术经济分析,并进行了热力学和经济可行性分析。证明,该方法经济效益显著、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6.
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明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机理,促进好氧堆肥技术在我国餐厨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餐厨垃圾堆体温度、pH值、可溶性碳氮比、含水率和有机质等好氧堆肥过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制过程中,餐厨垃圾堆体温度先升后降,升温阶段较短,高温期维持了6 d,基本可以满足灭菌要求;堆体pH值产生一定波动,但总体仍保持在4.5~8.0;堆肥初期,堆体碳氮比相对较高,随着生物反应的加快,碳源消耗较快,碳氮比开始正常下降.另外,堆体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和控制对于堆肥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正>我厂造气需要的氧气量为16 000 m3/h,空分生产的氧气量在17 500 m3/h左右,而原有的氧压机不能满足需要,使送到造气的氧气少,致使造气车间不能满负荷生产.为解决这些矛盾,公司新上一套氧气提压装置,换掉原来的氧压机.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利用与金属多氧络合物的相互作用,合成了具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金属多氧络合物催化剂。经过红外表征,说明新合成的催化剂具有典型的金属多氧络合物晶体结构,同时其活性质子也得到了很好的稳定化保护。经过在苯乙烯体系中的聚合实验,发现合成的新型催化剂在引发聚合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实现聚合反应的稳定化,便于聚合操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9.
Xue Jianfeng 《科学之友》2012,(1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具有功率密度高、能量转化效率高和燃料易于携带等优点,是一种极具竞争潜力的便携式、可移动能源.然而,DMFC商业化尚存在一些问题.就阴极而言:一是阴极催化剂高的过电位和高的Pt用量;二是透过质子交换膜从阳极渗透到阴极的甲醇造成阴极“混合电位”效应,导致阴极过电位增加了0.2~0.3V,电池效率下降约1/3.核壳结构的双金属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它具有包覆层金属和金属核的双层物化性能,不仅拥有合金型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在酸性介质中可以避免过渡金属的溶解,使得催化剂的性能得到改善.开发并研究核壳型的电催化剂是减小混合过电位、降低电池成本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0.
新型饱和Dawson结构杂多阴离子担载的钇(Ⅲ)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α-H6P2Mo18O62·nH2O, Y2O3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原料, 在水溶液中制得了新型饱和Dawson结构杂多阴离子[P2Mo18O62]68722;担载的钇(Ⅲ)配合物[Y(NMP)5(H2O)2][Y(NMP)4(H2O)2(P2Mo18O62)]·NMP·5.5 H2O.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是由钇配离子[Y(NMP)4(H2O)2]3+与[P2Mo18O62]68722;阴离子赤道位的端氧配位成键而形成的具有孤立簇结构的新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