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2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47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247篇
教育与普及   35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7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429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以NH4F/乙二醇为电解液对Ti箔进行阳极氧化,通过对溶液中水的含量、氧化电压、时间等参数的控制,制备了高度有序TiO2纳米管.分别利用XRD和SEM对TiO2纳米管阵列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合氧化过程电流密度变化探讨了TiO2纳米管的生长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须经历致密氧化层的形成、多孔层的形成以及纳米管的形成与稳定生长3个阶段的演化.  相似文献   
972.
对黑土有机质特性空间分布的充分认识与了解,是管理好土壤养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黑土表层1100个样点的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9.25 g/kg和1.89 g/kg,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与纬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76。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黑土有机质退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3.
基于对桂中坳陷东部下石炭统鹿寨组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显微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其TOC主体2.0%,Ro为0.84%~2.95%,有机质类型属于Ⅱ1-Ⅱ2型。通过对比国内外主要页岩气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分析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判断下石炭统鹿寨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生烃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鹿寨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来源,发现:Pr/Ph1,伽马蜡烷/αβC30霍烷比值为0.72~0.75,具有升霍烷系列,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比值为0.13~0.15,孕甾烷/C29-20R规则甾烷比值为0.03~0.04,研究区属于高咸度贫氧-缺氧的强还原环境;正构烷烃分布范围宽,C、N原子比为42.23~50.89,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形分布,αβC30霍烷/∑C29甾烷比值为0.48~0.51,C29具有明显优势,伽马蜡烷指数平均值为0.370.2,不同显微组分在剖面上对TOC贡献率不同,判断鹿寨组泥页岩有机质来源多样,以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为主,顶部和底部层位有机质来源以低等细菌、藻类为主,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974.
苏南丘陵区4种典型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对江苏苏南丘陵地区4种典型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的差异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麻栎林、杉木林、毛竹林、湿地松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毛竹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麻栎林;土壤易氧化碳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麻栎林、毛竹林、杉木林、湿地松林。两种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在4种林分类型中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相关关系不显著。4种人工林土壤碳库贮量为阔叶林高于针叶林,毛竹林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土壤碳库的稳定程度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75.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悬浮颗粒中有机重金属的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口悬浮颗粒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从徐六径到口外海滨,悬浮颗粒中铅、铜、锌的有机态含量总趋势是逐步下降,但在最大浑浊带出现一个峰值;受潮流作用较强的南槽最大浑浊带比受径流作用较强的北槽最大浑浊带有机态重金属的含量高得多,这种现象洪季比枯季尤为显著;最大浑浊带内,南槽最大浑浊带铜,锌的有机态含量显著增加,与长江口其它河段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976.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高岭土,研究制备条件对有机磷农药甲基异柳磷的吸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3~30 ℃)和pH 值为4的条件下,用30 μmol*g-1的HDTMA反应15 min,改性制备的有机高岭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效果最佳.改性高岭土吸附能力比未改性高岭土明显增强,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反应速度较快,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即有机高岭土投加质量浓度为10.0 g*L-1,溶液中甲基异柳磷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1,吸附平衡时间为40 min.在所选pH=5~9的范围内,有机改性高岭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率均能保持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977.
小型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膨胀机输出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有机朗肯循环原理,采用R123作为循环工质、涡旋膨胀机作为能量回收机械,建立了小型低温余热发电试验系统,分析了相同热源入口温度和流量、不同工质流量的两种工况下膨胀机转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旋膨胀机的吸气压力和吸气温度随转速的增加而降低,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系统发电功率和系统热电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降低;涡旋膨胀机的容积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两种工况下系统最大发电功率分别为0.66 kW和0.62kW,最大系统热电效率均为2.1%,容积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8.5%~56.5%和39.7%~60.0%.  相似文献   
978.
从光学传输矩阵出发,研究了用于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AlGaAs/AlAs布拉格反射器光学性质,并分析了材料吸收、组分漂移和层厚偏差对布拉格反射器光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9.
求文研究一种新的测定总悬浮颗粒中有机碳的方法──元素分析法,该方法是在氧化炉炉温为600℃时,一步测定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回收率在97~101%之间。  相似文献   
980.
对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无水乙醇溶液进行电解,在阴极制出了乙醇钠;阳极聚合出了含有大量双键的大分子CH2CO,该物质有可能成为导电高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