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3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288篇
教育与普及   3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9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17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徐春祥  沈应中  李银奎  崔一平 《科学通报》2000,45(11):1221-1224
在PPV的衍生物中掺入有机镓的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通过匀胶法得到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发现它的发光颜色随驱动电压的升高由绿色向蓝色变化,同时混合器件的发光比只含PPV衍生物或有机镓配合物器件的强得多。原因在于激子在器件中复合区域的改变及激发能量在材料中的传递,讨论了其中的电荷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42.
以一辆国Ⅴ柴油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试验研究了柴油(D100),废食用油制生物柴油-柴油体积混合比例分别为5%、10%和20%的B5、B10、B20燃油的颗粒物可溶有机物(Soluble Organic Fraction, SOF)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Ⅴ公交车排放的SOF组分主要集中于粒径0.1~0.5μm的细颗粒,脂肪酸以碳原子数8~18的偶数碳脂肪酸为主,烷烃组分的碳原子数为16~36,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呈双峰分布,PAHs以3环和4环PAHs为主;与柴油比较,国Ⅴ公交车燃用生物柴油的颗粒物质量、脂肪酸、烷烃、PAHs排放因子降低,颗粒物中SOF比例增大,3环PAHs减少,PAHs等效毒性与柴油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43.
桉树人工林区水体泛黑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桉树人工林区水体突发性泛黑的形成机理,参考国内外关于缺氧性黑水事件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从桉树人工林区泛黑现象的表征,致黑物质特性及来源,水体突发性泛黑的驱动因素,模拟预测及适应性调控等5个方面,讨论了桉树林区水体泛黑机理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桉树人工林区的黑水是一种出现在林区洼地、溪流、水库等不同规模水体的颜色如墨的水,其致黑物质主要为桉树茎叶残体浸出液富含黑色溶解性有机碳(DOC)、单宁酸等,单宁酸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黑色络合物,以及当水体缺氧时形成的黑色金属硫化物。气象条件骤变,水文情势突变,沉积物的累积与运移等因素驱动了水体泛黑:对受水温分层结构影响的大中型水库等深水水体而言,致黑物质累积在水体底层,当气温骤降,水温分层结构失稳,水体内部多种化学反应及物质的运移过程发生变化,此时水体变黑。水文情势突变时,以潜流形式进入水库的径流将林区大量DOC、植物残渣、泥沙携带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泛黑。沉积物中微生物分解及氮、磷等的释放加重了水体底部缺氧,为致黑物质形成创造了环境。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调控黑水,建立黑水运移模拟模型及对黑水进行适应性调控也尤为重要。目前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小规模水体(如溪流、河道等),而对会发生分层现象的大规模水体(如深水湖库等)的黑水发生机理仍不完全明晰,流域层面上的黑水模拟与预测还需进一步研究,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泛黑机理研究是未来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4.
基于多面体寡聚硅倍半氧烷-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POSS-MA-co-HEMA)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建立典型苷类药物(连翘苷、豆腐果苷、紫丁香苷、天麻素)的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检测技术.考察流动相乙腈比例、缓冲液浓度、缓冲溶液p H值、分离电压和反压阀压力对四种苷类药物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流动相为2 mmol·L-1磷酸三乙胺缓冲液(乙腈体积分数为90%,p H=7.0),分离电压-8 k V、柱压力5.4MPa),4种苷类药物在10 min内得到了基线分离.连翘苷、豆腐果苷、紫丁香苷和天麻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0~200、25~200、15~200和25~200μg·m L-1,检测限为1.5~8.0μg·m L-1.应用于血清模拟样品分析,平均回收率为95.6%~99.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3%.  相似文献   
45.
有机官能化介孔分子筛是一类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通过对介孔分子筛进行表面和/或骨架有机改性的合成介孔材料,孔道结构规则,孔径分布狭窄,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医学等领域.本文对有机官能化介孔分子筛的发展历程及在催化和吸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6.
非线性光学是研究介质在强光作用下产生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及其应用.以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苯并噻唑衍生物和花青苷衍生物共6个分子为代表,根据密度泛函理论优化其分子结构,从而得到它们稳定的分子构型,通过分析键长键角、共轭链长度、轨道图像、跃迁能振子其强度以及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Btol值等数据,得出Btol正比于跃迁偶极距,反比于跃迁能,所以增加的跃迁偶极距和红移的光谱吸收峰会导致Btol增大.  相似文献   
47.
PM2.5是一种区域性复合型的大气污染物,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因其独特的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PM2.5中OC和EC的四大特征(组成及来源、粒径分布、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样品采集与测定)的研究进展,并对OC和EC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考虑区域复合型污染特征,认为含碳气溶胶与其他气溶胶之间相互作用、实地观测与卫星反演预测综合研究,将是OC和EC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8.
有机膨润土辛硫磷缓释剂的制备和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缓释剂是减少农药对环境污染的有效策略.为开发成本低廉且具有释放速度调节能力的农药缓释剂,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TMAC)为改性剂制备的有机膨润土作为辛硫磷的载体,制备辛硫磷缓释颗粒剂,分析在水中辛硫磷颗粒剂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HTMAC改性有机膨润土对辛硫磷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量最高可达0.966 g/g膨润土.有机膨润土极大延缓了辛硫磷的释放速率,控制季铵盐的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辛硫磷的释放速率,50%辛硫磷活性成分从改性剂用量为50%、100%和150%可交换阳离子容量的有机膨润土颗粒剂的释放时间T50分别为普通颗粒剂的3.4倍、10.4倍和10.1倍.  相似文献   
49.
食品添加剂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色素保存率作为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指标,研究了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添加剂会降低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尤其是当添加剂的酸性较强或浓度较大时,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会明显下降,防腐剂因其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其中苯甲酸对番茄红素的影响不大,而山梨酸则能显著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酚类抗氧化剂能非常显著地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  相似文献   
50.
分析长江水下三角洲YD 0901孔的粒度、TOC(总有机碳)和TN(总氮),建立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年代地层图(平均分辨率为20a).结果显示,\"中全新世大暖期\"(距今7ka~6ka)水下三角洲加速营造,同时闽浙泥质区开始缓慢形成.TOC和TN测试数据表明:在距今2.7ka左右,YD0901孔的TN含量逐渐增加,说明流域人类活动逐渐加剧;而TOC由于部分的成岩作用,含量并未明显增加.通过沉积相分析,得到最大海侵面的深度,为准确估算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水下三角洲沉积总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