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23篇 |
免费 | 241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1篇 |
丛书文集 | 288篇 |
教育与普及 | 37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19篇 |
现状及发展 | 36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5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55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305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83篇 |
2008年 | 340篇 |
2007年 | 309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279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199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48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100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期树枝状分子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中的拓展情况,总结了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从中了解树枝状分子在该研究领域所特有的优势,并进一步展望了树枝状分子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4.
萃取有机相中凝胶态的形成与FT-IR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70年代末吴瑾光等发现皂化酸性萃取剂是一个形成油包水型微乳状液(w/o mi-croemulsion)的过程以来,萃取有机相的聚集态结构研究越来越受到萃取化学家和胶体化学家的重视.各种传统的测试手段(如金属离子的液液分配平衡、界面张力的测定等)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如FT-IR,NMR,TEM,LS(光散射),PCS(光子相关光谱)等被用来研究萃取有机 相似文献
35.
负载Dawson结构磷钨酸催化剂及其在有机反应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lls-Dawson型磷钨酸( H6 P2 W18 O62( HP2 W)是一种具有超强酸性和显著稳定性的绿色环保型催化剂,可以代替传统催化剂HF, HCl, H2 SO4在均相和非均相中发生反应,比Keggin型磷钨酸H3 PW12 O40( HPW)催化活性还高。综述了近几年利用不同载体制备负载Dawson型磷钨酸催化剂的方法及其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研究现状,并对新型载体金属有机骨架和负载Dawson型磷钨酸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37.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烃类生成过程中,无机组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如铀因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具有独特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络合催化及氧化还原催化特性。铀的存在,为生物的繁殖提供能量,使之勃发繁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可导致烃源岩在温度较低阶段液态烃提前生成,并使总烃产量增加;同时在高温阶段可减缓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烃类的保存。铀应为低(未)熟油、气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少量烃类的提前生成和运移,可使成岩早期阶段孔渗性能良好的储层较大范围变为亲油性,为后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即使是致密储层也有形成大规模商业油气藏(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8.
本文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刚性柱型金属手性配位链(Zn-lactate),辅助于三角架桥联配体(pybz)构筑了目前第一例高稳定性、双π墙的纳米孔道配位聚合物Zn3(pybz)2(lac)2·2.5DMF(1).化合物1具有孔径为1.12 nm×1.02 nm的一维纳米通道,其孔洞率Vvoid为43.5%,Langmuir比表面积为918.5m2·g-1,热稳定性高达400℃.化合物1通过晶态转换的方式得到去客体化合物Zn3 (pybz)2 (lac)2(1′).1′在碘的环己烷溶液中展现出对碘分子前所未有的超级富集与控释效果,单位碘负载量达到1 g I2/g 1 ′,同时载碘单晶在乙醇溶液中可实现碘的可控释放.由于客体I2分子与主体双壁π电子两者间交替的电荷转移,导致载碘单晶的导电性能比碘单质剧增440倍.上述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绝缘性客体与绝缘性配位聚合物主体协同有序电荷转移进而导电性剧增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9.
根据2004-2010年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对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的海水环境参数变化与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检测海水环境参数: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溶解氧、石油类和重金属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存在的主要超标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其中北仑河口主要受到无机氮污染,防城湾主要的污染物是活性磷酸盐,珍珠湾水质较清洁,市政排污、养殖排污和工业排污是防城港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来源。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年均值增长较快,由此说明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正逐步加大,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0.
高成熟碳酸盐岩地层烃类生成和运移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镜观测与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最新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系统(LFM)有效地观测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高成熟碳酸盐岩生烃、含烃和烃类运移的重要现象.在鄂尔多斯盆地等效镜质体反射率达1.6%~1.7%残余有机碳含量为0.14%~0.35%的下奥陶统条纹状碳酸盐岩样品中发现广泛分布有强荧光的G.Presea粘球形藻、层状藻、结构藻和藻屑等有利于生烃的原始显微有机组分及矿物晶间荧光沥青,并在白云岩孔洞中发现他形充填状和球粒状高演化储层沥青.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和寒武系高成熟碳酸盐岩及钙质、砂质页岩中见有多种类型的荧光有机包裹体和沥青,为探讨大中型气田有效烃源和优质烃源岩的判识与评价提供了直观依据.高功率的激光诱导荧光的观测还充分揭示了碳酸盐岩地层生烃、排烃运移的网络与微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