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6篇 |
免费 | 203篇 |
国内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229篇 |
教育与普及 | 32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04篇 |
现状及发展 | 32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40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187篇 |
2012年 | 212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43篇 |
2008年 | 275篇 |
2007年 | 260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70篇 |
2002年 | 170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有机硫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密闭培养系统,在20℃条件下研究了小叶章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硫的矿化,结果表明:连续培养14周后,小叶章典型草甸和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硫的矿化量分别为9.61mg/kg和6.73mg/kg,其中48.70%和51.41%来自前两周的矿化;各形态有机硫均有不同程度的矿化,其中以酯键硫的矿化量最大,碳键硫次之,未知态硫最小。土壤有机硫矿化量与培养时间之间符合曲线关系,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土壤有机硫矿化势表明,小叶章典型草甸和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硫潜在矿化势分别为9.68mg/kg和7.25mg/kg。小叶章典型草甸土壤有机硫的矿化速率和潜力均高于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图1,表4,参12。 相似文献
23.
24.
25.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期树枝状分子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中的拓展情况,总结了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从中了解树枝状分子在该研究领域所特有的优势,并进一步展望了树枝状分子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6.
萃取有机相中凝胶态的形成与FT-IR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70年代末吴瑾光等发现皂化酸性萃取剂是一个形成油包水型微乳状液(w/o mi-croemulsion)的过程以来,萃取有机相的聚集态结构研究越来越受到萃取化学家和胶体化学家的重视.各种传统的测试手段(如金属离子的液液分配平衡、界面张力的测定等)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如FT-IR,NMR,TEM,LS(光散射),PCS(光子相关光谱)等被用来研究萃取有机 相似文献
27.
负载Dawson结构磷钨酸催化剂及其在有机反应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lls-Dawson型磷钨酸( H6 P2 W18 O62( HP2 W)是一种具有超强酸性和显著稳定性的绿色环保型催化剂,可以代替传统催化剂HF, HCl, H2 SO4在均相和非均相中发生反应,比Keggin型磷钨酸H3 PW12 O40( HPW)催化活性还高。综述了近几年利用不同载体制备负载Dawson型磷钨酸催化剂的方法及其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研究现状,并对新型载体金属有机骨架和负载Dawson型磷钨酸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29.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烃类生成过程中,无机组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如铀因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具有独特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络合催化及氧化还原催化特性。铀的存在,为生物的繁殖提供能量,使之勃发繁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可导致烃源岩在温度较低阶段液态烃提前生成,并使总烃产量增加;同时在高温阶段可减缓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烃类的保存。铀应为低(未)熟油、气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少量烃类的提前生成和运移,可使成岩早期阶段孔渗性能良好的储层较大范围变为亲油性,为后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即使是致密储层也有形成大规模商业油气藏(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0.
本文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刚性柱型金属手性配位链(Zn-lactate),辅助于三角架桥联配体(pybz)构筑了目前第一例高稳定性、双π墙的纳米孔道配位聚合物Zn3(pybz)2(lac)2·2.5DMF(1).化合物1具有孔径为1.12 nm×1.02 nm的一维纳米通道,其孔洞率Vvoid为43.5%,Langmuir比表面积为918.5m2·g-1,热稳定性高达400℃.化合物1通过晶态转换的方式得到去客体化合物Zn3 (pybz)2 (lac)2(1′).1′在碘的环己烷溶液中展现出对碘分子前所未有的超级富集与控释效果,单位碘负载量达到1 g I2/g 1 ′,同时载碘单晶在乙醇溶液中可实现碘的可控释放.由于客体I2分子与主体双壁π电子两者间交替的电荷转移,导致载碘单晶的导电性能比碘单质剧增440倍.上述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绝缘性客体与绝缘性配位聚合物主体协同有序电荷转移进而导电性剧增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