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系统科学   156篇
丛书文集   106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9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CAN总线中消息在固定优先级调度(FPS)算法下传输不可预知、低优先级消息容易被阻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触发机制的固定优先级调度(TT-FPS)算法,给出了最糟糕响应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以纯电动汽车消息系统为例进行了TT-FPS的性能分析,验证了TT-FPS 较FPS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一的运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来自客户的敏捷制造、快速响应市场、物流供应链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多式联运为之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多式联运运输网络考虑了节点间的运输时间、节点处的运输方式转换时间以及可能发生的货运延迟;给出了多式联运下的路径最短时间模型,并根据求得的最短时间路径提供了相应的运输费用模型,为多式联运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提出了基于可编程主动网络语言 (programminglanguageforactivenetworks ,PLAN)网络现有架构 ,以开销 (cost)代替跃点 (hops)记数计算网络路径长度 ,实现最短路径优先 (shortestpathfirst,SPF)路由规则的主动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64.
矩阵方法求赋权图中最短路的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给出一些计算赋权图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的算法。方法 利用矩阵方法。结果 给出了赋权图中任意两点之间最短路的算法;任意两点之间在含有最少边数情况下的最短路算法;赋权图中的所有最短路算法,以及前N条最短路的算法。结论 所研究的算法解决了传统算法的某些不足,因基于矩阵运算,程序设计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65.
给出了在GIS环境下带限制条件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是基于二叉堆优先级队列及邻接表的Dijkstra算法.根据用户给出的起始节点和目标节点以及避开节点列和必经节点列,在建立的搜索图中用Java语言实现分段查找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66.
最小费用半光路问题是指在给定的全光WDM网络条件下,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找一条费用最小的半光路由.与一般的最小路问题不同的是网络在节点上还有与链路相关的费用函数,对Chlamtac等人的SPAWG算法,给出了一种修正的SPAWG算法。  相似文献   
67.
汉字网络的3度分隔与小世界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韦洛霞  李勇  李伟  邵明珠  罗诗裕 《科学通报》2004,49(24):2615-2616
提出了汉字词组网络模型,并对于三种不同来源的词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网络的聚集系数和平均最短路径。证明了汉语词组网3度分隔,并涌现出小世界效应。结果表明汉语词组网和英语词汇网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和性质,且同样具有良好的可搜索性。  相似文献   
68.
讨论了系统辨识实验信号的设计方法.从实际控制器和理想控制器间误差的角度出发,评价系统性能指标为系统在实际和在理想控制器控制下输出误差的平方均值最小.当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能量有限时,分别推导出辨识输入信号功率谱密度.当控制策略为最小方差控制时,给出信号功率谱的具体表达式.结论对在最小方差控制下的闭环辨识信号设计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
针对传统地理网络分析方法解决矿山生产系统中相关网络问题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矿山三维地理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模型构成要素,设计了符合矿山生产系统特点的链-边-节点联合结构的网络模型数据结构.基于链-边-节点联合结构的网络模型数据结构,提出了网络最短路径的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70.
The most prominent cooling event of the Earth surface during Cenozoic in the long-term transition from a non-glaciated planet, or “green-house world”, to a polar, glaciated planet, or “ice-house world”, is the Earliest Oligocene Glacial Maximum (EOGM) above the Eocene/Oligocene boundary at about 33.7 Ma. Planktonic and benthic foraminiferal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carbonate content, and coarse fraction, along with high-resolution color reflectanc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cords during 35-30 Ma, from deep-water Sites 1262 and 1265, Ocean Drilling Program (ODP) Leg 208 in South Atlantic, reveal the global cooling event occurring in both surface and deep ocea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liest Oligocene δ^18O values during 33.5-33.1 Ma represent the magnitude of continental ice sheets on east Antarctica and indicate the large decrease in both surface and deep water temperatures of worldwideoceans. The δ^13C records show the large excurs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EOGM event and indicate some types of shift in global carbon reservoir, probably demonstrating the sudden increase in organic carbon burial rate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timing of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lithologic composition, carbonate content, color reflectance, and coarse fraction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close to the Eocene/Oligocene boundary, reflecting the abrupt deepening in the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 (CCD). Changes in carbonate content were revealed from the color reflectance identify periodicities associated with eccentricity of the Earth‘s orbit (100 and 400 ka), further indicating orbitally forced global climate variations in the Early Oligoc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