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米曲霉菌株液体发酵生产α-淀粉酶。产酶培养基优化试验表明:以面粉为碳源,黄豆饼粉为有机氮源,NaNO3为无机氮源。发酵配方如下(g/L):面粉浓度为45,黄豆饼粉浓度为20,NaNO3 4,K2HPO4 3,MgSO4 1,FeSO4·7H20 0.01。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表明:最适发酵初始pH为7,装液量为4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33.5℃,摇床转速为235rpm,培养时间为72h。此条件下,最终发酵水平达到1962.32U/mL,比初始时提高45%。  相似文献   
102.
米曲霉A-9005产生酸性蛋白酶的适宜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米曲霉A-9005产生酸性蛋白酶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4,黄豆粉5,KH2PO4,0.1,KNO30.2,ZnSO40.001,pH5,适宜培养温度为31℃。在上述条件下于往返式摇床(110r/min)培养72hr,发酵液的酶活力为8882.5μ/ml。  相似文献   
103.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如接种量、初始pH、温度、转速、不同碳氮源等)下,对土曲霉M11菌丝球的形态与产酶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观察到有3种基本的菌丝球形态:丝状体、团块和球形,并且大小与致密度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即使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大小一致、致密的球形菌丝球(直径1~2mm)都具有最高的产酶量,菌丝球的形态与真菌产酶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工业发酵产酶过程中,对菌丝球形态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关键的指标来检测发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对米曲霉产脂肪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优化选出对发酵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分别为蛋白胨、橄榄油、Na2HPO4。产脂肪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玉米粉0.5%,蛋白胨5%,橄榄油1.5%,NaNO31%,Na2HPO40.25%,KCl0.05%,MgSO40.05%,FeSO40.001%。  相似文献   
105.
衣康酸产生菌-土曲霉T-730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衣康酸产生菌土曲霉T-730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丝体培养方式、酶配比、菌丝的菌龄、酶解温度和时间、再生培养方法等因素对土曲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静置培养12h~14h的菌丝体,在含有纤维素酶0.6%,蜗牛酶0.3%,溶菌酶0.1%的混合酶系统中,置35℃酶解3.5h,原生质体形成率最高;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于32℃再生,再生率达到70.6%  相似文献   
106.
107.
果胶酶产生菌Asp,3.396经辐射诱变,筛选出一株白色孢子突变株,该突变株孢子为白色,酶液的色泽较浅,此种突变株性状有利于果品加工工艺,可提高果汁果酒等产品质量,但该突变株生长周期较长,产酶性能不稳定,当培养基内加入赖氨酸后,此突变株生长发育好,产酶期提前,产酶性能稳定,其酶液加入到苹果等五种果实后,显著提高了出汁率,并对草莓和柑桔果实的果汁澄清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8.
红曲霉界面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界面培养系统,模拟红曲霉固态发酵过程。将红曲霉发酵过程分为快速期,减速期和衰退期,进而建立了界面上红曲霉生长的动力学模型。模型较好地吻合了界面上红曲霉生长的动力学曲线,反映了红曲霉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环境下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红曲色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红曲霉发酵液及菌体中色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活性炭(粉状)吸附法、等电点共沉淀法能较好地提取发酵演中的色素;用60%乙醇在60℃下提取60分钟能较好地抽提干燥菌体中的色素。  相似文献   
110.
米曲霉与黑曲霉原生质体种间电融合杂交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培养基、菌龄、缓冲系统、渗稳剂、酶系统等因素对米曲霉和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探讨了电融合的最佳条件。通过种间原生质体电融合,得到了稳定的重组子。测定了融合子的生长速度、蛋白酶活性和酯酶同工酶酶谱,与亲本进行比较,得到两株生长较快、蛋白质酶活性较高的融合菌株,拮抗实验表明,他们是不同于亲本菌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