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8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5篇 |
丛书文集 | 136篇 |
教育与普及 | 19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3篇 |
现状及发展 | 19篇 |
综合类 | 21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73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举世震惊汶川大地震在带给我们巨大创伤的同时,惨痛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加快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是提高全社会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和推进。亚洲邻国韩国在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防范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方面发挥出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学习和借鉴韩国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对完善和推进我国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突发事件不仅自身可以造成严重的灾害后果,还能引发次生事件。虽然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避免,但如果事先知道可能存在的连锁反应,则其引发的次生事件就可以预防。基于灾害系统论,本文在单一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突发事件连锁反应与孕灾环境的关系,归纳出了四类突发事件的孕灾环境,提出了突发事件之间的连锁反应机理,构建了突发事件连锁反应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突发事件连锁反应实例的仿真模拟。利用该模型,可以找出当前区域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连锁反应,为事先做好断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信阳市近30年短历时暴雨雨型特征,为防灾减灾、服务地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运用信阳国家气象站1991—2020年逐分钟雨量资料,通过模糊识别法确定了60 min、120 min和180 min历时暴雨雨型,并通过计算雨峰系数总结出雨峰分布规律。【结果】(1)不同历时暴雨中雨型Ⅲ出现概率大,占比为33.6%~36.5%。(2)在不同年代中,历时60 min和120 min暴雨雨型均以雨型Ⅲ为主,而180 min暴雨雨型在2000s以雨型I为主。(3)信阳市短历时强降雨量较为集中,各历时暴雨雨峰均位于降雨过程1/2偏前位置。【结论】信阳市区短历时暴雨雨型的主要特征为“单峰型、速度快、强度高、尾巴长”,在工程设计中需重视单峰雨型雨峰前置引发的城市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研究聊城出现的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揭示天气成因,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方法】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雷达产品出发,对该次极端降水过程进行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低层大气有顺时针的垂直风切变,强暖平流,为此次聊城暴雨发生提供有利的水汽和能量供应,主要影响系统为副高边缘的西南急流和暖式切变线。通过雷达产品分析,聊城市在云顶亮温最低的中部地区,云团合并、亮温梯度最大的南部地区,产生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暴雨预报预测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86.
87.
【冷水江市气象局】预计30-31日零星小雨,2020年1月1日阴天到多云,2日多云,3日多云转小雨,4日小雨转阴天,5日阴天到多云。……12月30日上午,冷水江市气象局局长姚敦秋在市安全生产工作群里发布未来一周的气象信息。2019年以来,姚敦秋带领冷水江市气象局有关工作人员加入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微信群,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冷水江市全年未因气象灾害死亡一人、未垮一堤一坝。这一年。 相似文献
88.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和雷达资料等,对松桃县2015年7月14日夜间到15日白天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本次特大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高空槽及高原低槽东移,带动槽后冷空气南下,与中低层地涡切变线东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较大的CAPE值、大气层积不稳定、湿层厚度较大是强对流天气得以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孟加拉湾水汽通道的建立为本次特大暴雨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汽源,低层水汽辐合,高层水汽辐散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特大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供应;从雷达图和TBB图的演变来看,较强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对流云团强烈发生和稳定少变是造成本次降水强度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