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71.
A pollen record of core PC-1 from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East China Sea (ECS),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s since 24 cal. kaBP. A total of 103 samples were palynologically analyzed at 8 cm intervals with a time resolution of 230 a. Four pollen zones are recognized: zone Ⅰ (812-715 cm, 24.2-21.1 cah kaBP), zone Ⅱ (715-451 cm, 21.1-15.2 cah kaBP), zone Ⅲ (451-251 cm, 15.2-0.8 cah kaBP), zone Ⅳ (251-0 cm, 10.8-0.3 cal. kaBP), corresponding to Late MIS 3,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deglaciation and Holocene, respectively. The LG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ominance of herbs, mainly Artemisia, and high pollen influx, implying an open vegetation on the ex- posed continental shelf and a cool and dry climate. The deglaciation is a climate warming stage with Pinus percentage increased and Artemisia percentage decreased and a rapid sea-level rise. The Holocene is characterized by predominance of tree pollen with rapid increase in Castanea-Castanopsis indic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and a warm, humid climate. Low pollen influx during the Holocene probably implies submergence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retreat of the pollen source area. The vegetation indicated by pollen assemblage found in this upper zon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t vegetation found in Kyushu, Japan. Originating from the humid mountain area of North Luzon of the Philippines, Tasmania and New Zealand, Phyllocladus with sporadic occurrence throughout PC-1 core probably suggests the influence of Palaeo-Kuroshio Current or intense summer monsoon.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Pinus and Herbs percentage indicate fluctuations of the sea level, and high Pinus percentage corresponds to high sea level. Spectrum analysis of the pollen percentage record reveals many millennial-scale periodicities, such as periodicities of 6.8, 3.8, 2.2, 1.6 ka.  相似文献   
72.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的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对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中新世礁相碳酸盐岩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及地震属性研究方法,分析已有钻井的礁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物性.结果表明:储层物性良好的礁相碳酸盐岩具有较高渗透率、高孔隙度、高波阻抗及高P波速度,同时纵向及横向上具有不均一性;储集物性较差的礁相碳酸盐岩渗透率和孔隙度都比较低,而纵向及横向均一性较好,波阻抗也相对较高;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在储层物性上接近于流花11-1(LH11-1)储层,表现为高速度、强波阻抗以及横向上的不均一性,可以作为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73.
利用地震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与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的地貌特征及沉积样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缺少大套塑性泥岩层和物源供给相对较弱是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未形成大量重力逆冲褶皱的主要原因;两地区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勘探目标不同,尼日尔三角洲陆坡深水区应以构造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而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应以隐蔽性圈闭勘探为主;陆坡沉积层序演化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和水进—高位体系域为特征,该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寻找储层及储盖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对深水油气勘探的储层预测及储盖组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20世纪初期,美国采矿工程师丹尼尔·巴杰林在亚利桑那州北部沙漠,发现并确认巴杰林陨石坑后,人们始相信直径数百米以上的小行星或彗星从天而降时,可能会重创地球,导致生灵涂炭;才相信"杞人忧天"并非庸人自扰!  相似文献   
75.
贺娟  赵美训  李丽  汪品先  葛黄敏 《科学通报》2008,53(11):1324-1331
对南海北部MD05-2904沉积柱状样26万年以来的高分辨率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记录进行报道. 通过Uk’37方法所获取的古表层海水温度(SST), 最低21.5℃(MIS 2), 最高达28.3℃ (MIS5.5期), 是目前南海北部时间最长、分辨率最高的古温度记录. 烷烃总量及其堆积速率和烷烃参数碳优势指数(CPI)、平均链长(ACL)和C31/C27比值都具有明显的冰期高、间冰期低的趋势. 烷烃总量及其堆积速率的变化揭示陆源输入物质主要由海平面变化控制: 冰期时, 海平面下降, 陆架出露, 河流输送到陆坡的陆源物质增加; 间冰期时则情况相反. 烷烃参数CPI显示, 冰期时本区沉积的烷烃更能反映当时植被特征, ACL和C31/C27指示冰期时烷烃源区植被中草本含量增加, 间冰期时草本含量降低. MIS 3后期烷烃总量, CPI, ACL及C31/C27比值几个参数均出现最高值, 显示这是一个特殊时期, 最有可能是此时东亚夏季风增强, 使得南海北部陆地区比较潮湿, 植被茂盛引起.  相似文献   
76.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大陆边缘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  相似文献   
77.
中国新疆北部奥陶—志留系岩石组合的古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地区存在着几乎连续分布的早古生代造山带,这个事实有可能改变历来只强调北疆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的传统认识。震旦纪是准噶尔及其相邻古陆裂解的开始阶段,经寒武纪至早奥陶世,古洋已发展到最大规模。在区域性古陆裂解和伸展的背景下,推测准噶尔古陆经常位于海平面以下。晚奥陶世北疆的古洋开始收缩,古陆缘区转化成活动陆缘,准噶尔古陆先后与伊犁古陆和西伯利亚古陆汇聚撞造山,在这两条早古生代造山带的近准噶尔古陆一侧,可能发育晚奥陶世至早、中志留世的弧前或弧后盆地和前陆拗陷。  相似文献   
78.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活跃因子之一,对气候环境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快速反映出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关系变化,并影响着全球水文变化。对新疆北部地区2003年6月—2021年6月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MODIS)逐日积雪数据进行去云处理,并基于像元计算了积雪覆盖比例(snow cover percentage, SCP)、积雪覆盖日数(snow cover days, SCD)、积雪开始时间(snow onset day, SOD)和积雪结束时间(snow end day, SED)。实验结果表明:积雪产品相对于气象站点数据的总精度达到91.47%,有利于提高对积雪因子的时空变化分析。新疆北部地区SCD空间分布差异较大,SCD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SOD随海拔升高而提前,主要在11月和12月出现;SED随海拔升高而推迟,主要在2月和3月出现;夏季平均SCD最少,主要分布于天山中部以及阿尔泰山北部区域,约占3.35%,冬季平均SCD最为明显,大于60 d的区域占46.3%;而SCP在1月达到最大,7月和8月最小。趋势变...  相似文献   
79.
江苏北部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生态学角度阐述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的原则,据此提出江苏北部城市道路两侧、庭园区、工矿区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80.
中扬子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中下部为一大套灰黑色、黑灰色泥页岩,且大部分地区深埋地腹,具有较好的页 岩气勘探潜力。基于钻井岩芯及野外剖面测量观察,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地质研究,建立了陡山沱组区域地层格架,进 行了层序和沉积相分析。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岩性具有四分特征,钻井岩芯和实测剖面各分段的岩性特征和沉积厚度 有所不同,地层厚度在90∼250 m,总体上呈东西走向展布,即自北西向东、南逐渐增厚的趋势。将陡山沱组划分为一 个二级层序(SS1),其中包含4 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沉积相包括滨岸潮坪相和台地相,台地相划分为 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台内盆地3 类亚相。陡山沱期,研究区整体上为台地相沉积,区内东南部为开阔台地沉积,西北 部为局限台地,西南部花鸡坡-X1 井-九里垭一带为相对深水的台内盆地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