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以自制莫来石晶须为主要原料、硅溶胶为烧结助剂,采用浸渍工艺将硅溶胶附着在莫来石晶须表面,并用处理后的晶须通过干压成型制备莫来石晶须搭接的陶瓷膜。研究了硅溶胶浓度、成型压力和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膜组分、孔径、孔隙率和渗透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质量分数5%的硅溶胶处理后的莫来石晶须在76 MPa压力下成型、1 400℃烧结得到的陶瓷膜孔隙率为54.7%,平均孔径为0.43μm。采用低温氧化法在膜表面生长纳米氧化钛进行改性,改性后陶瓷膜的油水分离通量为2 746 L·m-2·h-1·MPa-1,截油率达到98.31%。  相似文献   
132.
采用添加不同含量TiC晶须、不同制备工艺方法,研究了TiC晶须对YG10F硬质合金材料硬度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iC晶须可以提高试验材料的显微硬度;采用适当的制备工艺、添加适量的TiC晶须,可以十分显著地提高试验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133.
<正>最近,泸州市科技局与四川大学科研院按照《四川大学与泸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共同组织专家对泸州川大战略合作拟立项且支持资金较大的《赶黄草生物食品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磷铵技改副产品硫酸钙晶须生产技术研发项目》两项目进行现场答辩。专家组在听取项目负责人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34.
文章以氮化硅(Si3N4)纳米晶须为增强材料,聚乙烯醇(PVA)为基体聚合物,制备了纳米Si3N4晶须/PVA杂化膜,并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杂化膜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以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A杂化膜的力学性能是由2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即纳米Si3N4晶须具有较好的增强作用;热处理明显地提高了PVA分子间以及PVA分子与纳米Si3N4晶须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从而提高了杂化膜的力学性能。该研究结果对于PVA膜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对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原位合成TiC晶须增韧氧化铝基陶瓷刀具材料的工艺中,Ni和NaCl含量对晶须生长状态和刀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前驱体中Ni和NaCl的含量为TiO2:Ni:NaCl(摩尔比)=1:0.05:0.5时,能够获得产量较高、长径比较理想的TiC晶须,从而有利于提高刀具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Ni含量和NaCl含量则会导致晶须长径比减小和产量降低,不利于提高刀具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6.
对无限微热源法合成的β-SiC晶须(β-SiCw)和颗粒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分离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湿筛和自由沉降分级可使β-SiCw富集于0~60μm粒级的产品中,品位从10%提高到25%;采用活性炭吸附小颗粒,晶须品位达到65.70%;利用液-液萃取分离法,晶须品位可达75.90%;若将活性炭吸附和液-液萃取分离工艺进行组合,可将晶须品位提高到81.50%,综合回收率达到75.40%。  相似文献   
137.
在前期天然纳米-微米FeS2晶须研究基础上, 开展晶须微形貌观察研究. 发现不同时期生长FeS2晶须的密集程度、直径、表面微形貌有明显差别, 从早期到晚期晶须密集程度增加, 直径减小, 表面微形貌呈现出结瘤突出→表面粗糙→表面较光滑→表面平直、光洁的变化规律. 根据晶体生长理论、晶须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地质作用方式, 分析讨论了耿庄FeS2晶须结晶生长时期生长界面稳定性及其变化过程. 认为晶须生长早期有负温度梯度和过冷出现, 晚期则是平稳的正温度梯度状态. 晶须生长时期组分浓度经历了早期极不均匀, 中期阶段相对均匀, 晚期较均匀的变化过程. 界面状态变化过程的总体趋势是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 耿庄FeS2晶须微形貌是热液体系中温度、组分浓度、界面相稳定性的协同作用结果. 晶须微形貌不仅反映出晶须生长时期热液体系的物理、化学特点, 而且对界面相的稳定性特征反映特别明显, 记录了晶须生长界面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8.
考察了在硫酸钙晶须制备过程中氯化钠和氯化钙杂质对晶须形貌的影响。对制得的硫酸钙晶须进行了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和氯化钙浓度的增大,晶须的直径增大,长度变短,长径比减小。  相似文献   
13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上转换发光材料Y3Al5O12:Er。反射光谱、发射光谱表明:Y3Al5O12:Er在480 nm光的激发下,产生2个<387 nm的紫外光发射峰。将上转换材料介孔TiO2晶须复合成可见光催化剂,采用X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以及低温N2吸附-脱附(BET)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上转换材料的介孔TiO2晶须在可见光下能够有效降解MB,10%Y3Al5O12:Er的介孔TiO2晶须的MB降解率为73%。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