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重庆越江隧道掘进试验和模糊数学理论,对TBM掘进时盘形滚刀最优切深进行了动态模糊控制研究.对掘进时刀盘切割最低比能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TBM掘进最优切深动态控制的理念,即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实时控制刀盘推力产生适度切深,以适应固定的刀间距,使刀间距与切深比值S/P处于最优范围内.现场采集掘进试验的数据,对其进行比能计算分析,得出泥岩和砂岩地层下刀盘的最优S/P分别为4-6和7-10.由于地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最优S/P只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单输入一单输出的模糊控制系统,根据容许的ΔS/P,反馈调整刀盘推力,使之保持在最优的范围内工作,不断产生最优切深.工程应用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指导TBM操作,将盘形滚刀切深控制在最优范围内,获得了较快的掘进速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地铁隧道水平冻结法施工冻结壁温度场影响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铁隧道水平冻结法施工中最常见的粉质粘土为例,应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ANSYS系统研究冻结管直径、冻结管间距、盐水温度、土层含水量4大因素对冻结法施工中温度场的影响,提出各因素对冻结壁厚度和冻结时间的灵敏度公式;在各影响因素下通过灵敏度对比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冻结壁厚度灵敏度影响规律,该影响规律由大到小依次为:盐水温度、冻结管间距、冻结管直径、土层含水量.  相似文献   
43.
地铁干扰下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呈现频繁波动的特点,无法通过传统的断电法获得管道的真实保护电位。从需要断开所有外部电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试片断电法进行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的测试,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影响管道极化电位准确测试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建立了地铁干扰下管道极化电位有效测试的参数设置方法:试片极化达到稳定的时间不少于2.25 h;试片的埋设深度不低于0.30 m;试片与参比的水平间距宜为0.05~0.10 m。  相似文献   
44.
为了对混凝土灌注桩超灌高度进行有效控制,基于电阻的超灌监测智能化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多组室内试验测得混凝土、水泥浆、泥浆和水4种介质在不同探针间距和不同桩径下的电阻,探究4种介质电阻与探针间距和桩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种便捷的新型标定器,并在施工现场进行了灌注桩试验验证.结果 表明:4种介质电阻均随探针间距的增...  相似文献   
45.
简述静电除尘的电晕放电、尘粒荷电、尘粒运动与捕集的基本原理;重点讨论了铅烟高压静电发生器的绝缘结构、电场特性、低压回路、高压回路、本体设计等.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铅烟除尘器本体可采用直径800 mm圆柱形宽极间距结构,其高压绝缘可采用3 240与3 260环氧玻璃布作为主绝缘体,高压采样系统宜采用高压电阻直接取样方式,响应快,控制灵活.  相似文献   
46.
非等间距GM(1,1)模型背景值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模型的指数特性以及积分特点,以数据曲线在每个区间[k_(i-1),k_i]与坐标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作为模型背景值z~(1)(k_i)与z~(1)(k_(i-1))的差值,并对其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传统非等间距GM(1,1)模型进行优化的目的.最后采用实例进行验证,并将结果同其他文献的拟合精度进行对比,从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跟车理论中的刹车应模式,引入不同车型刹车反应时间及制动距离不同的概念,分析了以大车和小车两种代表车型组成的混合车流,在高速汽车专用道的平直段上行驶时,为保证紧急刹车情况下的车流安全而确定的混合车流通过行能力,并给出算例,这一分析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的实用化模型的雏形,应用于高速道路的实时控制中。  相似文献   
48.
基于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通过考虑期望间距,提出了一种推广的车辆跟驰模型,即扩展的全速度差(extended FVD,EFVD)模型;并给出能量耗散的计算公式,对EFVD模型的能耗进行了研究。信号灯车队启动问题的模拟结果表明EFVD模型的启动延时时间和启动波速均在允许的范围内,加速度较优化速度(optimal velocity,OV)模型和FVD模型略小,且加速过程更贴近现实情况。车队刹车问题的仿真结果表明EFVD模型不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减速度问题。通过车队碰撞问题的模拟,可知EFVD模型模拟的车头距大于车辆长度,避免了车辆的碰撞。车流扰动问题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期望间距的影响可以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交通阻塞。能耗仿真结果表明,EFVD模型的能耗比FVD模型的能耗小。  相似文献   
49.
考虑前后车速度关系的车辆跟驰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传统车辆跟驰模型的局限性,建立了考虑前后车速度关系的车辆跟驰模型:前后车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时的跟驰模型;前后车以不同速度匀速行驶,后车速度小于前车速度时的跟驰模型;前后车以不同速度匀速行驶,后车速度大于前车速度,当前车速度不变时的跟驰模型和前车减速时的跟驰模型.以四种跟驰模型为基础,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速度一间距关系和车辆追尾模型.追尾模型表明:最小车头距离是后车速度的二次函数,随后车速度急剧缩小;当实际车头距离小于该值时,则会发生追尾事件.  相似文献   
50.
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电晕极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的分选效率,须寻求最佳的电晕极结构. 利用自制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固定针辊距离为d=50 mm,进行针辊放电实验. 通过调整电晕电压、放电针间距及长短针排列方式,探讨分选电场分布规律,对针结构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放电效果随针间距减小会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当针间距为12 mm时达到最大值;在最佳针间距下,将针的长度按30 mm-15 mm-30 mm的方式排列,得到了更好的放电效果,转辊表面电荷量在15 kV时可提高33%;应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不同针间距对放电的影响,为静电分选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