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纳米材料量子尺寸效应的理解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解纳米材料量子尺寸效应的基础上,对久保提出的分立平均能级间距与热能的关系公式δ=4EF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公式d03<1.078×T 10-14n-31m3,由此讨论临界粒径d0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应用公式举例计算纳米级金属颗粒出现量子尺寸效应的临界粒径。  相似文献   
32.
基于曲率的自适应曲面数控磨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包络迹高度控制砂轮行走路径,实现了曲面的自适应数控成型磨削,以提高曲面的磨削效率.首先,根据曲面曲率建立自适应数控成型磨削的数控模式,然后,在比较等间距行走的数控磨削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曲面曲率不同的成型磨削特征,最后,进行数控成型磨削试验和检测加工曲面的成形误差,验证该自适应数控成型磨削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移动磨削点的包络成型磨削可以减小砂轮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此外,等包络迹高度行走的数控磨削可以根据曲面曲率调节行走路经的间距,实现自适应磨削加工,提高曲面的加工效率,而且在加工曲率较大且提高加工精度时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砂轮行走步数.试验结果表明,当等包络迹高度小至1μm时可以形成光顺的加工曲面,在100mm×40mm范围内形状误差PV值可以达到0.285mm.  相似文献   
33.
GM(1,1)模型的背景值构造方法和应用(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重构一个表达形式简单的背景值计算公式,使得GM(1,1)模型能通用于等间距序列和非等间距序列,从而达到了扩大GM(1,1)模型应用范围的目的,同时仍保持了GM(1,1)建模简单易行的显著优点.实例说明,重构的背景值计算公式用于非等间距序列有很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双前桥重型汽车轴间距与轮胎载荷的关系,建立了双前桥重型汽车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得到该车型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和稳定性因素表达式;提出了保证轮胎均载和整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应满足的条件;分析结果为双前桥重型汽车轴距合理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边坡加固工程中抗滑桩间距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考虑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以桩侧与边坡土体间的摩阻力及黏着力承担滑坡推力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土拱跨中与拱脚处截面的强度条件共同控制,建立了抗滑桩间距的计算公式.该公式适当考虑了滑坡推力分布的影响.工程实例表明,该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概率论方法,通过对由多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不同组合概率的研究,得到了跟驰车头时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基于经典车头间距模型,通过对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下最小车头间距的研究,得到了多车型混合车流的组合车头间距,进而得到了跟驰车头间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推广了由大、小2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研究表明,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不仅与反应时间、车辆速度、车辆长度、制动性能等有关,还与混合车流的车辆组成状况及跟驰序列相关.最后实例分析了不同小型车混入率情况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38.
汪达  杨喆  卢晓辉  王立章  宋爽  马军 《科学通报》2022,(31):3679-3694
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HCO)技术在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和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方面应用广泛.非均相金属氧化物是稳定有效的HCO材料.通过晶面调控手段,可改变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表面原子排列顺序,从而暴露出特定晶面.晶体暴露的晶面种类与比例可显著影响HCO过程中臭氧(O3)分解、污染物降解及消毒副产物生成效率.本文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晶面调控HCO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控制机理、强化HCO过程的增强机理以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如污染物降解、灭菌及副产物毒性抑制等.最后,针对晶面调控HCO催化材料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实际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从机理探索和材料开发两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杨金玲  韩炜萍 《甘肃科技》2014,(13):130-131
室内消火栓系统是室内消防系统重要的灭火设施,如何合理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是有效灭火的关键。通过消火栓充实水柱及保护半径的计算,对单一套用已有公式和规范的计算结果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取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出消防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细节问题,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不能单一套用已有公式或简单采用规范规定值进行设计计算。对消火栓的充实水柱的确定、保护半径的计算、以及各种参数的取值计算问题等要认真细心思考,同时要结合建筑物自身特点及各种相关因素,将室内消火栓布置更加合理,当发生火灾时,使室内消防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建立了独立式、连系梁式及承台式微型桩支护体系模型,探讨了不同布置形式及桩间距下,各类型微型桩体系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下承台型微型桩抗滑效果好,其最大桩身弯矩分别为独立式和连系梁式微型桩的1.36倍和1.35倍;梅花形布桩形式下,同类型微型桩的桩身最大弯矩约为矩形布桩形式微型桩的1.02倍;桩间距取1.5~2.0m更有利于微型桩体系抗滑效果的充分发挥;最佳的微型桩布桩形式为承台式微型桩呈梅花形布桩,桩间距为1.5~2.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