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18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通过直接溅射铜铟镓硒四元合金靶在镀有Mo背电极的soda-lime玻璃衬底上获得铜铟镓硒(CIGS)薄膜.利用X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线能量色散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研究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组织成分的变化,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UV/VIS)获得薄膜的透过率光谱,研究不同工作气压对CIGS薄膜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气压为0.8 Pa时制得的薄膜表面均匀致密,可见光范围内透光率接近于零,nCu/nIn+Ga=0.83,nGa/nIn+Ga=0.3,nSe/nCu+In+Ga=1,证明溅射所得CIGS吸收层薄膜的性能接近高效吸收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2.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较低温度下通过仅引入Sn4+合成了金红石型棒状TiO2纳米晶。X射线衍射仪(XRD)及透射电子显微电镜(TEM)对不同Sn4+掺杂比例粉体的晶型及形貌的分析表明,Sn4+能促进TiO2由颗粒状的锐钛矿相向棒状的金红石型的转变,棒状纳米晶的形成是纳米颗粒沿着(110)晶面发生定向生长的结果,且形貌转变与晶相转变伴随发生。掺杂样品的光电转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薄膜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与材料的晶相组分及其形貌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掺杂比例达到0.75%以后,样品的晶相组分及形貌不再随掺杂比例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进而光电转换效率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873.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对多种波长红外光兼容吸收的含Sm硅酸盐,考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硅酸盐形貌与尺寸的诱导作用及引入SDS对含Sm硅酸盐红外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导法测定SDS在乙醇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试样的形貌与尺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试样的红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SDS浓度的增加,SDS诱导含Sm硅酸盐逐渐向蝌蚪状和花状形貌转变;含Sm硅酸盐在942~953 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谱带分裂、蓝移并宽化,在900~1 500 nm范围内的吸收峰均出现红移。  相似文献   
874.
在MP2/6-311+G(d,p)水平下,获得甲酸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的过渡态,并在MP2/6-31G(d)水平下,研究了该反应的反应路径(IRC).沿着IRC反应路径选取了9个特征点,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中的CISD/3-21+G(d,p)方法,结合我们自编的分子形貌程序,绘制了甲酸的分子形貌以及其分子界面的特征轮廓,定义和计算了分子形貌轮廓参数[包括分子形貌轮廓(R)以及电子密度(ED)],比较了各原子端轮廓值与孤立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反映了甲酸分子形貌轮廓的动态变化,以及该反应过程中电子密度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甲酸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中的空间和前沿电子密度的动态变化信息,清晰地再现了电子的转移过程.为该反应,提供了一种微观认识.  相似文献   
875.
为研究聚乙烯醇(PVA)纤维的耐酸碱性及其对砂浆强度的影响,将相同质量的纤维分别浸泡在HCl和NaOH溶液中,测试其质量损失率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其微观形貌的变化.同时,采用原状纤维和受腐蚀纤维分别制备纤维增强水泥砂浆,测试其抗压和抗拉强度,并采用SEM对试件断裂面微观形貌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随着PVA纤维浸泡时间的延长,前3d质量损失率迅速增大,之后增长速率减小;经过酸碱腐蚀后,纤维表面微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在相同条件下经过HCl溶液处理过的纤维其表面破坏相对更严重;纤维的化学腐蚀对纤维砂浆的28 d抗压和抗拉强度几乎没有造成不良影响,说明尽管酸碱腐蚀作用能造成纤维的质量损失和表面层破损,但是其力学性能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纤维表面层破损对提高其与基体的粘结有利.  相似文献   
876.
通过复合电镀方法,在镀镍液中加入粒径为40 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采用阴极动电位极化方法、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探讨镀液温度、pH、镍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金刚石粉体质量浓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优化Ni-金刚石复合镀的工艺参数;采用X线衍射分析仪表征优化后复合镀层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NiSO4·6H2O 132 g/L,NiCl2 15 g/L,H3BO3 30 g/L,镀液温度(50±1)℃,pH 3~4,阴极电流密度4 A/dm2,金刚石粉体质量浓度30 g/L;优化后的复合镀层表面平整,晶粒细小均匀,且金刚石粉体的质量分数为62.7%;与纯Ni镀层的晶粒相比,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晶粒明显细化.  相似文献   
877.
以氯化钙和碳酸钠为原料,利用沉淀法制备碳酸钙微粒.在原料浓度为0.25mol/L,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定量条件下,使用乙醇或柠檬酸钠作为添加剂,观察不同的实验温度下乙醇与原料体积的比例以及柠檬酸钠质量百分比对碳酸钙微粒成形的影响,分析不同条件对碳酸钙多种形貌的调控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表征的结果显示,产品为须柱状、球状、哑铃状等大小形状各异的碳酸钙微粒.  相似文献   
878.
一种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为了预测2个固体粗糙表面接触时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采用分水岭分割方法获得了粗糙表面三维微凸体的尺寸与空间分布;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推导出单对微凸体侧接触时接触载荷与接触变形的关系,并通过确定粗糙表面上每个微凸体的变形类型与接触载荷,计算了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形貌; 侧接触; 法向接触刚度
中图分类号: O 343.3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879.
对022Cr11Ti钢汽车排气管管缝进行无填丝双TIG焊枪自动焊接试验结果表明,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的组织形貌及抗拉强度影响较大,双焊枪电流在90~130 A范围内焊缝表面质量较好,但都会使接头晶粒不同程度长大,随着焊接电流增大,焊缝组织形貌由粗大柱状晶形貌改变为心部等轴晶+两侧粗大柱状晶形貌,同时,Rm逐步降低,拉伸断裂位置也按HTHAZ→焊缝→HTHAZ改变,试验得出采用双枪电流分别为I1=120 A,I2=90 A时的管缝接头具有较好的强度,Rm可达到376.81MPa,使焊管冷弯时发生接头开裂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80.
羰基铁粉形貌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羰基铁粉具有温度稳定性好、吸收频带宽、可设计性强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对两种参数基本一致,但形貌各异的羰基铁粉(球状和树枝状)进行了电磁吸波性能测试,用以研究形貌对羰基铁粉电磁吸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形貌对羰基铁粉的电磁吸波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相比于球状羰基铁粉,树枝状羰基铁粉的最大反射损耗增加了94%,达到-47.14dB。同时,对应于最大反射损耗的频率从球状羰基铁粉的11.88GHz移动到树枝状羰基铁粉的6.44GHz。这是因为树枝状形貌有利于形成不连续网络、增加对入射微波的漫反射、还可以带来更多的界面电荷极化,从而增强对电磁波的吸收强度。此外,本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结构是提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获得轻质宽带吸波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