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1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陈国成  郑洪波  李建如  谢昕  梅西 《科学通报》2007,52(23):2768-2776
通过对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的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 建立了450 ka以来高分辨率的年代地层. 结合沉积物的密度、孔隙率和陆源碎屑含量, 计算了陆源碎屑的堆积速率, 结果显示在间冰期时堆积速率的平均值为4.9~6.0 g/(cm2·ka), 高于冰期的1.9~5.0 g/(cm2·ka), 与发表过的南海南、北部冰期高于间冰期的特点明显不同. 对陆源沉积物的粒度分布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 获得了两个主控因子F1和F2, 它们控制了陆源沉积近80%的粒度变化特征. 对F1敏感的1.26~2.66 μm%1)和10.8~14.3 μm%呈现高频的波动, 和北半球低纬夏季太阳辐射量吻合很好, 显示23 ka的岁差周期和13 ka的半岁差周期. 对F2敏感的4.24~7.42 μm%和30.1~43.7 μm%, 则显示强烈的100 ka的偏心率周期. 本区的陆源沉积物来源于南海西南和北部2个地区, 在动力上则分别由夏季风和冬季风驱动的不同方向的洋流搬运. 研究认为, 晚第四纪以来东亚夏季风受控于低纬区的夏季日射量的变化, 而冬季风主要受高纬冰盖变化驱动, 呈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的波动, 这反映了东亚季风演化的双重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62.
C-isotope analysis of the carbonates in the Upper Neoproterozoic in Keping, Xinjiang indicates that the Qigebrak Formation and the Upper Sugaitbrak Formation mainly record positive C-isotope values, and a distinct positive excursion occur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Qigebrak Formation. There are three negative excursions i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Qigebrak Formation and the Cambrian, the uppermost and lowermost Upper Sugaitbrak Formation. These characters resemble those of the Upper Neoproterozoic in the Three-Gorge area,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Upper Sugaitbrak Formation and Qigebrak Formation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and Dengying Formation, respectively. The negative excursion at the top of the Upper Sugaitbrak Formation corresponds to that at the top of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while the negative excurs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Sugaitbrak Formation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at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the Three-Gorge area and that at the top of the Hangelchaok diamictites in the Quruqtagh area.  相似文献   
63.
目的明确三塘湖盆地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在盆地内部各凹陷的分布及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等问题。方法依据新获得的较为丰富的动、植物及孢粉化石资料,综合归纳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充分讨论及对比。结果中、晚三叠世,马朗—方方梁—苇北地区呈隆起状态,遭受风化剥蚀,故马朗凹陷缺失中、上三叠统,盆地西北部的汉水泉凹陷、条湖凹陷和东南部的淖毛湖凹陷为湖泊,接受了中、上三叠统沉积。结论三塘湖盆地由于受晚海西构造运动的影响,致使盆地整体抬升并褶皱,未接受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沉积。  相似文献   
64.
晚发性VK缺乏是婴儿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颅内出血多见,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本文对48例晚发性V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采用常规静脉注射VK进行了治疗观察,酌情输鲜血,使用甘露醇及抗生素。对其中10例病情危重儿进行了腰穿放液治疗。经随访对照观察,腰穿放液治愈率明显提高,表明晚发性VK缺乏除常规应用VK等综合治疗外,早期采用腰穿放液治疗是控制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可防止和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65.
李平日 《科学通报》1989,34(20):1568-1568
自从1986年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制订“国际地球圈——生物圈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GBP)”以来,科学界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已引起极大关注。古环境的研究,是为了认识和阐明文字历史记载(仅有2—3千年)和仪器观测(仅有百数十年)以前的自然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66.
吴县市从1984年组织全市早熟晚粳品种选育协作攻关,经过近15年的努力,早熟晚粳育种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促进全市水稻生产的发展。水稻生产基础的提高,对水稻品种的要求也更高,必须尽快地选育有突破性的品种,以适应水稻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7.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西北地区基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水利工程浩大,维修费用高,在晚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迟滞,更给整个西北地区水利修建提出了挑战.此时期水利修建呈现出由政府主导和控制,修建区域相对集中,战乱、灾荒影响深重等特点,凸显了水利修建乃权宜之策.  相似文献   
68.
根据首次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最南端的BY7-1-1井中发现的晚始新世和早,中浙新世浮游有孔虫石化石组合,认为恩平组的地质时代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最低海相层位至少可以亿溯到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69.
70.
晚自修是高校学生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目前高校学生晚自修现状对高校学生晚自修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