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8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1,(2):71-76
唐代是赋序发展的转变期,既延续了两汉所确立的赋序基本特征,又因唐代社会发展和唐赋变化的影响而呈现出新的风貌。唐代赋序内容丰富,在颂美讽谏、体物写志、言史记学等主题中均体现出唐赋演进乃至唐代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既体现了唐人诗赋并举的文体观的同时,又因大量探讨律赋写作技巧的批评专著的出现而削弱了其文学批评价值。随着赋文由骈入散,唐代赋序的散体化风格特征逐步形成,并终成定式。作为赋与序交织而成的产物,唐代赋序既与唐赋演进密切关联的同时,又保有其独立的文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胡大雷,1950年生,浙江宁海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古文学史专家,中国《文选》学会理事、广西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200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被评为第一届“广西特聘专家”。从事学术研究凡30年,其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古文学研究、文体学  相似文献   
3.
李旭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5-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开始独立,具体表现在文笔说的变迁、对文体特征进行探讨、文体分类趋细和永明声律论的创建这几个方面。文体独立的原因与魏晋时期审美意识的变化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和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人的交际行为具有间接性和含义模糊的特点。这种化误读的根源在于西方人用他的眼光看待中国交际化,容易看到其显性化的一部分。阐释这些化现象时,西方人容易用自己交际化的标准对中国交际化进行重构,忽略中国交际化的隐性化,把中国交际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简单化。  相似文献   
5.
萧红和张爱玲所创造的现代抒情小说和传奇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文体模式,为小说创作的抒情化及通俗化带来了新的形式和新的世界。忧郁感伤的抒情格调与冷静细致的反讽笔法、松散自由的散文体与传统小说的故事性、充满诗意的美学意蕴与繁复艳丽的意象追求,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成为现代小说史上两种个性不同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闻文体结构的分析,阐述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和分析新闻实例,从而传递给读者这样一个信息阅读英语报纸和英语新闻可以学到地道英语表达同时了解天下大事。而且通过学习英语新闻可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隐性知识,分析了隐性知识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体现,论述了隐性知识显性化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开始独立,具体表现在文笔说的变迁、对文体特征进行探讨、文体分类趋细 和永明声律论的创建这几个方面。文体独立的原因与魏晋时期审美意识的变化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审美心理 结构的变化和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本历时地论述了徐成淼散诗的诗质内涵;徐成淼具有明确的散诗的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从浮华走向厚重沉醉、 浓郁的诗质内涵、由意境向意象发展、以情绪作为结构的依据和线索、追求刚柔相济的语言态势;徐成淼散诗表现了对现代意识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都市意识以及以热烈取代恬淡、以动态取代静态上。  相似文献   
10.
汉语自19世纪末开始走上漫长的欧化之路,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汉语欧化痕迹均十分明显.汉语欧化进程中,近代散文文体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同时散文对语言欧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新文体、逻辑文为例可以分析得出,政论散文由于欧化而趋向浅近、平易,表达方式趋于严谨,语意更加曲折.但是散文文体的解放仍然有限,近代散文家对古文的复杂态度,古文广泛的作者和读者基础,构成散文文体全面解放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