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学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期,先秦诸子确立了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一些最富有现代意义的美好词汇,如:仁义、诚信、人道、爱、超越、求索、自强不息等等,都是他们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本文将先秦诸子的研究纳入比较文学的视野,借用“先知”这一概念来给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以及屈原等文化伟人作价值定位,认为他们具有类似于宗教文化意义上的先知品格,即:诚实、洞察力、使命感和善意,而这些,恰恰是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品质。  相似文献   
62.
《管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一部著名的子书。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各个领域。笔者不揣浅陋,试对《管子》中的为政思想作一宏观探讨。一、农业与商业春秋诸子中、都强调了农业在立国中的地位。从《管子》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浓厚的重农思想。在开篇《牧民》中,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凛。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统治者必须注重发展农业,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多生产粮食,才能富国安邦。同时,粮食生产与霸王事业是密切相…  相似文献   
63.
浅议名实     
本文运用语言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审视儒家文化典籍中普遍存在的"名"实"现象,"名"义"之辩,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发韧期,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转折、思想大爆炸阶段的社会和思想变迁。就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文献中名义关系的论述加以历史的回顾,从中感悟和回应思想裂变时代,儒家学派如何就社会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名实等作出自己的表述,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关系切入思考,从中求得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4.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