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89篇
教育与普及   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5篇
综合类   15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孝”是儒家伦理中的重要范畴。笔者认为:《论语》中孔子言“孝”,其文化内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善事父母”外,还应包括一种为政之道和成己之方,一种超越家族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同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孝”的社会功效,认为孔子言“孝”,致力于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与社会责任感。最后,论述了孔子言“孝”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2.
潘诚 《科技智囊》2003,(9):106-106
本书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不是商业战略、公共政策、人才招聘、宣传促销、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或机构重组——当然,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一个组织或机构来说,要想在组织变  相似文献   
33.
本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在高斯色燥声驱动下的布郎粒子在一维Co-sne势场中的运动,得到了一组在不同噪声强度、相关时间、阻尼系数和外力作用下速度和坐标空间中的概率密度分布的数据,同时也研究了均方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平均速度和外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传统刑事领域包含两种意义上的“赎”,即制度(或法典)赎刑和权宜之赎。制度赎刑始于《吕刑》,“刑疑赦从罚”是在罪行已彰而刑罚适用方面存有疑问时,以罚当其罪为目的引入的财产性责任方式,它突破了“刑”所固有的局限性。权宜之赎为管子所倡导,是刑罚的变通执行方法。汉文帝刑制改革使得赎刑作为独立刑等的必要性丧失。作为代用刑的“赎”,逐渐融合礼教、等级特权等内容,形成唐以后法典内的代用刑制度。  相似文献   
35.
玉屏兰园     
主要铭品: 春剑/桃园三结义、红河蝶、嘉州素、西蜀道光、隆昌素 春兰/天彭牡丹、奇珍梅  相似文献   
36.
千佛兰园     
《中国西部科技》2006,(21):55-55
主要铭品 春剑/素十仙、红荷蝶、白梅、金黄梅、西蜀道光 莲瓣兰/剑阳蝶 四季兰/君荷、荷王、盖梅、光登梅、红蝴蝶、千佛牡丹、千佛玉素、千佛红梅、圣火、三舌蝶(蝶草)、红素、荷瓣  相似文献   
37.
沧海兰园     
《中国西部科技》2006,(21):70-70
主要铭品 春兰/冠神、天彭牡丹、枫丹白露、七彩云南、中华麒麟、翼荷鼎、玉禅 春剑/奥迪牡丹王、桃园三结义、冠蝶、天香蝶、艺馨彩蝶、部长蝶、五彩蝶、西蜀道光、天府荷、小红梅 莲瓣兰/奇花素、滇梅、苍山奇蝶、黄金海岸、剑阳蝶、神州彩云、点苍梅、玉兔、丽江星蝶、红素、锦上添花、星海蝶、倚天奇蝶  相似文献   
38.
从唐代士妓之恋传奇与关汉卿的士妓之恋杂剧的比较入手,分析了元代儒生的社会地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软弱自卑的形象性格特征,从而窥视出有元一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39.
去年秋播期间,我县天气一直持续阴雨,使油菜播(栽)期有所推迟。由于田间湿度大,油菜生长受到不利影响。加强播(栽)后的田间管理,促进油菜冬壮春发,是油菜丰产的基础。针对我县油菜播(栽)期推迟,温度大生长不好的情况,稻茬油菜冬、春田管应主要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0.
朱光潜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实是“无我之境”,而“无我之境”实是“有我之境”,其实,他们对意境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是对意境分类的角度不同。叶朗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割裂了意境中情感和意象的关系,其实是叶朗误读了叔本华美学中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