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130篇
教育与普及   1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8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71.
红蓼是一种药用植物,药用后的红蓼残渣表面粗糙,内部疏松多孔,是一种较好的吸附载体。用冰乙酸对药用后的红蓼残渣进行改性处理,用改性后的红蓼残渣对废水中Cu~(2+)进行循环吸附研究。ICP分析表明,冰乙酸改性之后,红蓼残渣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效率达到95.6%,远高于未改性红蓼残渣的吸附效率(59.2%)。3次循环吸附后,吸附效率仍达到87.3%。结果表明,对药用后的红蓼残渣进行酸改性制得的吸附材料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72.
采用NaClO_2/UV降解藏红T染料废水,研究染料初始质量浓度、p H、NaClO_2投加量、UV照射时间对藏红T脱色率的影响及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出最佳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分析,考察藏红T染料的矿化程度.结果表明,NaClO_2/UV能够有效降解藏红T,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单个因素对藏红T降解效果的影响顺序为:p HUV照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NaClO_2投加量.当p H为4.45、初始质量浓度为44.02 mg·L-1、NaClO_2投加量为136.54 mg·L-1、UV照射时间为19.40 min时,藏红T的脱色率达到97.31%.  相似文献   
73.
【目的】阐明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林地的桉树红锥混交林中,设置生物炭和氮添加的控制实验,研究生物炭和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效磷(AP)和有效钾(AK)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人工清理林地时,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加了20~40cm土层的AP含量;氮添加极显著增加了0~10cm土层的SOC、TP、AP含量和C∶N;10~20cm土层的SOC、AK含量,20~40cm土层的AP和AK含量也显著增加;而0~10cm土层的N∶P则极显著降低。林地清理方式为火烧清理时,生物炭添加极显著增加0~10cm土层的TP含量,而0~10cm、10~20cm土层的SOC和AK含量,0~10cm土层的C∶N,10~20cm的AP∶TP、C∶P以及0~10cm、10~20cm、20~40cm土层的AK∶TK显著降低,0~10cm土层的AP含量、AP∶TP、C∶P和N∶P更是极显著降低。氮添加显著降低10~20cm土层的N∶P以及0~10cm土层的AP∶TP,0~10cm土层的AP含量以及10~20cm的TN含量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人工清理林地条件下,实施生物炭和氮添加有利于提高桉树红锥混交林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74.
吖啶红光度法测定荸荠皮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稀硫酸介质中,羟自由基能迅速氧化吖啶红而使其褪色,溶液在526nm处的吸收减弱.荸荠皮水提取液(AEETP)在400~700 nm范围内无明显吸收.在吖啶红 羟自由基体系中加入AEETP,可以部分清除羟自由基,使溶液在526 nm处的吸收显著增强.在硫酸浓度为4.00×10-3mol/L、吖啶红浓度为2.73×10-7mol/L、过氧化氢浓度为2.65×10-5Mol/L、FeSo4浓度为3.40×10-5Mol/L和反应时问为15 min的最佳实验条件下,AEETP的加入量在0~1.75 mL范围内,吸光度增加值与AEETP加入量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526=0.063 6V AEEP 0.346 6,相关系数R=0.995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AEETP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3.7%.实验结果说明,料液比为1:10的AEETP稀释5.7倍后,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5.
对2001-2008年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记述。遗鸥繁殖种群数量从2001年的87巢增长到2007年的5036巢,成为目前已知全球范围内最大遗鸥繁殖种群。2008年下降为3875巢。环志观察结果显示,不少于8.6%的遗鸥个体于出生后第3年参与繁殖。2008年红碱淖南北两侧各有4个湖心岛,总面积约80000㎡均有遗鸥繁殖。未来红碱淖湿地仍将是遗鸥重要的繁殖地。  相似文献   
76.
张经纬 《甘肃科技》2020,(19):110-111
"大智移云"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大智移云"时代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存在有些方法与实际需求有偏差、管理会计人才不足、管理会计工具滞后、数据信息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从加强管理会计实用性研究、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推进管理会计工具创新、提高数据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7.
测量了偶氮染料甲基红掺杂PMM A薄膜的反射光谱,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修正.利用修正后的反射光谱进行了k-k变换,获得了样品的折射率分布.对样品进行了不同状态下吸收光谱的测量,利用k-k变换获得了样品在不同状态下折射率的变化分布.  相似文献   
78.
沙漠区湖泊沉积岩芯是记录历史时期风沙发生频率和强度的良好载体. 通过沉积岩芯中粒度、磁化率、有机碳以及Rb/Sr等物理、化学指标分析, 对陕西红碱淖地区近80年以来风沙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红碱淖湖泊于1928年开始成湖, 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 其中1936, 1939和1941年有3次强风暴气候, 沉积物中记录了3次显著的粗颗粒沉降事件. 1952~1960年为该湖泊快速扩张期, 由于入湖水量增加, 地表径流搬运入湖的物质也明显增多. 1960年以后湖区风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下降, 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也由双峰变为单峰. 流域生态研究表明, 近40年来湖区植树造林和地表水土涵养生物工程措施有效遏止了风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黔北桐梓红花园剖面是华南扬子台地经典的奥陶系剖面之一,其中的湄潭组下部泥页岩段产出大量的腕足类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态分析显示:红花园剖面湄潭组下部的腕足类化石共有27属,其中以正形贝类Sinorthis的丰度最高,为湄潭组下段腕足动物中的优势类型。此外,Paralenorthis,Desmorthis,Xinanorthis等也比较常见,同为早奥陶世扬子台地近岸浅水环境下Sinorthis动物群的共生腕足分子。通过与黔中乌当地区湄潭组下段的腕足动物组合进行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桐梓红花园剖面的腕足动物,无论是化石丰度还是形态分异度,都明显高于贵阳乌当地区。两地之间湄潭组沉积环境的差异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可能是腕足动物化石面貌不一样的主要原因。红花园剖面湄潭组下部腕足动物的多样性迅速增加,为研究华南早奥陶世腕足动物演化史上首次辐射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探讨该地质时期黔中古陆南、北缘近岸环境下腕足动物的地理区系划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0.
江汉平原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演变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峰  于革 《科学通报》2008,53(14):1709-1718
流域营养物质输入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物质来源.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 以长江中游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 对流域营养物质输移变化的时间序列进行数值模拟. 根据不同阶段流域营养物质输移驱动因子分析, 设计了3个阶段的模拟试验, 以反映变化环境条件下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演变的特征. 研究界定出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演变3个阶段中, 营养物质输移通量的变化幅度、变化速率. 由自然状态, 经建国初期, 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 流域营养物质的输出浓度与总量分别经历了以下变化, 总氮(TN): 0.12→0.31→1.15 mg/L, 420→1650→6522 t/a, 总磷(TP): 0.018→0.057→0.117 mg/L, 78→303→665 t/a. 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演变经历了1840到1950年间的缓慢增长, 20世纪80年代初年平均增长率1.4%的渐增, 再到90年代初2.4%的年增长率, 直至90年代后期的15%, 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增强, 反映了流域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断增强, 逐渐取代气候因子, 成为流域营养物质输移的主导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