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量子化学MOPAC -AM 1法计算了 2 3种有机物的生成热ΔHf、分子最高占有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分子总表面积STSA及偶极矩 μ .结合辛醇 -水分配系数logKOW对生物降解速率常数lnK进行了定量结构 -生物降解性关系 (QSBR)分析 .对 1 1种取代苯和 1 2种脂肪族化合物分别做出如下多元回归方程 :-lnK =1 .82 + 0 .0 1 53STSA+ 1 2 4× 1 0 - 3ΔHf+ 0 .0 981 μ ,n =1 1 ,R2 =0 .73 9,s=0 .1 45,F =6.62 ,p =0 .0 1 9;-lnK =3 .0 6+ 0 .0 2 64STSA+ 3 0 8× 1 0 - 3ΔHf-0 .1 1 9μ ,n =1 2 ,R2 =0 .867,s=0 .2 1 2 ,F =1 7.3 8,p =0 .0 0 1 .应用所得QSBR模式预测了 2 3种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 ,方程对大多数化合物拟和很好 .结果表明 ,所研究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主要与分子大小、稳定性及分子极性有关 ,化合物与酶的活性点结合或反应是影响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 .  相似文献   
32.
《今日科技》2008,(4):53-55
日本日挥化学株式会社和名古屋工业大学开发了一种能够发出白光的白色荧光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被塑造成各种形状,其成分中的有机化合物,还能连结紫外线以及某种类似玻璃的无机化合物,使这种荧光物质能够维持结构上的稳定,并耐受摄氏500度的高温。并且它比一般荧光灯能节省一半的电力,寿命比LED灯还长,据称能在2010年与大家见面。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罗必新 《松辽学刊》2007,28(2):63-65
本文主要介绍了IR、UV、MS和NMR四种波谱方法在波谱综合解析中的特征、重点、方法、应用及其要注意的问题,对波谱综合解析的一般思路及计算机辅助波谱解析也作了相应阐述.  相似文献   
37.
由氨基胍碳酸盐制备5—氨基四唑,在盐酸中使氨基胍碳酸盐重氮化.重氮盐用醋酸钠中和。加热。  相似文献   
38.
解密维生素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早在1922年国外专家就发现了它,1936年成功分离出结晶体,1938年由瑞士化学家人工合成。科学家将其比作神话中的”青春之泉”。维生素E是脂溶性有机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摄入是唯一的来源。在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甘蓝、绿叶蔬菜、全麦、未精制的谷类制品、蛋等食品中富含维生素E。  相似文献   
39.
以实例介绍了金属镁和锂有机化合物在制备不对称有机合成催化剂配体的一般方法和应用.说明了这两类金属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基础是碳负离子反应,并且金属离子发生金属化反应是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活泼氢原子,由此性质提出了在制备这类化合物时需要的特殊条件,希望能在制备不对称有机化学反应催化剂时作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车内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有车族们在车内度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汽车内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本文旨在研究汽车内空气污染物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来源、采样、分析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