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女性是认识中国思想文化的一面镜子。明代学术思想和明代女性两者兼具传统性与开拓性,且前者的演进为后者思想观念、行为活动发展变化的内因。明初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女性顶着封建礼教的重帽,恪守忠孝、节烈,女性自我意识被严重扼杀;明中后期随着心学的崛起与传播,女性开始大胆走出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性自我意识有了觉醒;明末实学兴起,女性保持理性的认识,坚守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92.
明朝的图书出版政策较前朝相对宽松,为其书坊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金陵所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人文环境,使唐氏书坊在众多坊间之中以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等优势,成为书坊业一颗闪耀的明星。唐氏书坊具有高超的刻工和精美的装帧,对我国的版刻及图书出版发挥了重要启迪和示范作用。对唐氏各书坊的刊刻作品及详细情况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3.
明代官吏渎职主要表现为实政不修。擅离职守。承办逾期。办事有误。明廷对此的处罚有罚俸、杖责、改调、降职、降级、削职为民、判刑、斩首等方式。明代惩治渎职的特点是完善行政立法。健全监督机制。任用耿介之吏,依法从快惩处。  相似文献   
94.
我国的陶瓷生产,到明代已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有着明代景德镇陶瓷的计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景德镇陶瓷生产的一些情况,也表露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95.
元朝与明朝灭亡后,朝鲜半岛上都曾出现中国的遗民群体。学界对朝鲜的明遗民群体作了较多深入细致的研究。相比之下,对元朝退出大都后高丽/朝鲜的元遗民群体关注较少。本文拟对此现象作一初步分析,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元明两代的朝鲜遗民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6.
卢川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4):109-112
中晚明荆州城市发生变化,在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中,商业城市特征更趋明显,而作为明代封藩之地,荆州也具有政治文化的表征。城市在多重文化的影响下,地域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荆楚城市人文形态。对历史城市人文形态的探讨,对当下城市建设和地域文化挖掘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明代以军屯、民屯、商屯方式将大量内地人口移居边疆民族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但也给民族关系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8.
有明一代,湖广是分封藩王数量最多的行省之一,先后有二十位亲王分封于湖广,其衍生的宗室更是举不胜举。这些宗室以皇室为保护伞,在地方上巧取豪夺,为所欲为,蚕食地方经济,扰乱地方秩序,危害民众安全,被顾炎武称为"弃物"。然宗室们也非一无是处,他们中亦涌现出不少的杰士俊才,虽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却对著书刻书、诗词歌赋,甚至艺术医学产生浓厚兴趣,潜心耕耘并成果卓著。  相似文献   
99.
周文雯 《科技信息》2010,(36):158-159
中朝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文学交流是两国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两国的文学交流至唐代始蔚为大观,后经宋、元、明、清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本文仅对明朝时期的中朝文学交流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0.
陈龙正为明末著名学者,其《陶诗衍》一书在陶诗接受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其对陶诗接受谱系的梳理以及在陶诗评点方面都有不少值得研究的价值.对陈龙正编选《陶诗衍》意义、影响及其诗学观念进行论述,以见其在陶诗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