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阁臣群体是直接服务于明代皇权的中央核心辅政官僚群体,这个群体在维系明代皇权延续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他们的辅政活动与明代整个国家机器运转构成了良性互动,他们在明朝中央权力运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制衡作用。历史中的明代阁臣群体并未获得史家比较客观的评价,明代阁臣群体的政治地位值得进一步肯定。  相似文献   
372.
卫所是明代在川西北统治体系的重要军事依托。在以安抚为主的治边政策影响和文官系统层层监管下,卫所成为明代川西北边政的主要执行机构之一。除肩负军事防御职责外,卫所同时兼管与藏羌事务相关的具体行政职权,无形中拓展、加深了卫所与川西北边地社会之间的接触广度和深度。更为重要的是,为解决卫所粮饷等物资供给问题,明代官方举措和卫所戍军自发性的谋生活动,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代川西北戍军与藏羌民族之间的族际互动。  相似文献   
373.
陈杰 《科技信息》2012,(30):486-486
明代实行的黄册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户籍、赋役的管理制度,由此形成的黄册更是档案史上珍贵的史料,黄册和黄册制度贯穿了整个明代,从它的建立到发展直至衰亡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4.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举世闻名的"害河",易淤积、发洪水和改道。为驯服它,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治河(特指黄河)能手。明代的潘季驯,就提出了创造性的治河理论和措施。  相似文献   
375.
文章主要对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列表统计,发现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进而对这种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去揭示元代诗僧群体在元代时期文学活动的边界。  相似文献   
376.
明代,道教在宫中盛极一时,尤以嘉靖皇帝最为热衷。宫中现存两大道场:钦安殿和玄穹宝殿,即为明代遗构。清代,臧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在宫中占主导地位,道教地位明显衰落,除雍正帝与道教有些接触外,其余诸帝明显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377.
明中后期,王学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使得言路放宽,朝廷内部分门立派,党争日烈。由于明代的官制,言官成为党争中首当其冲的牺牲品。贬谪广西的官宦多数因谏言被贬,而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品格,使他们普遍得到后世史官的高度颂扬,为广西文化事业所做的贡献也使他们青史留名。  相似文献   
378.
王邦直《律吕正声》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八,从古代八音分类法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每类乐器的制度、尺寸、用途等信息,反映出王邦直对"八音"内涵的梳理与理解。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释王邦直《律吕正声》中八音的意涵,以对王邦直所阐述的"八音"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379.
明代作为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走向专制的重要阶段,在政治体制上皇权专制日益强化的同时,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明代君主利用严刑酷法对臣子进行肉体摧残,利用严密的监察制度对臣子进行全面监控,在对臣子的俸禄方面也显得极端吝啬,这些现象表现出明代君主在对臣子人性关怀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并对明王朝的政治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80.
明代前期的文化专制不仅造成了传统诗文的僵滞,也使宋元以来的说唱艺术陷于停顿,通俗文学的发展出现困境。这种状况直到所谓仁、宣"太平治世"才有所改善。从英宗时起,明朝进入政治动荡时期,而思想文化却开始活跃起来,王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反拨以及诗文领域的复古思潮,便是这种变化的表征;北京永顺堂于成化年间刊行的词话则代表了通俗文学的复苏和成长。随着朝廷刊行《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印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黄金时代终于来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