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04篇
系统科学   292篇
丛书文集   274篇
教育与普及   3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6篇
现状及发展   44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732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可转换债券对于我国是一种比较新的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可转换债券最为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可转换性,也称为"期权性".本文以可转换债券的"期权性"为基础,利用一个简单的期权定价模型对可转换债券的利率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种确定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阐述了8098单片机对车床主轴回转误差在线检测的原理、硬件设计及软件原理.  相似文献   
993.
西北油漆厂 7#高层住宅楼转换层框支大梁 ,宽度为 75 0mm ,高度为 30 0 0mm ,最大跨度为 8.4m。转换大粱采用叠合梁原理、钢管排架支撑体系、框支梁钢筋绑扎 ,砼浇筑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双频上转换三维立体显示实时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综述了双频上转换三维立体显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上转换发光及其立体显示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计算机实现了静态和运动物体实时的动态的双频上转换三维立体显示模拟.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一种新的树型结构10:1并串转换电路,可应用于千兆以太网,其工作速度达到1.25 Gbit/s.树型结构的使用可以使大部分电路工作在较低的速率上,从而简化了设计,也减小了功耗.低速5:1并串转换单元采用改进的并行结构,利用一系列D触发器调整进入数据选择器的时钟和数据间的相位关系,使其相对于普通并行结构有更大的相位裕量,可以更可靠地工作.芯片应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实现,芯片面积为0.7 mm×0.5 mm,核心电路功耗为3.6mW,小于同类电路.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及变形程度,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本结构的三维模型,基于备用荷载路径法,以某带梁式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失效工况分别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初始破坏后剩余结构的节点位移、内力机制及内力重分布过程.结果表明:根据各个工况下对失效点变形情况可得底层位移大于转换层位移;同层不同位置柱的对应位移大小依次为角柱、内柱、长边中柱、短边中柱;承重柱失效后其相邻构件的不平衡内力分担情况遵循"就近原则".  相似文献   
997.
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探究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强度、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及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有利于制定碳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了我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强度、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及经济增...  相似文献   
998.
植被物候作为植被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于研究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内部植被通常分布破碎,因此公里级的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难以实现植被的精细识别与分析,而十米级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在时间分辨率方面又难以满足物候分析的要求.为此,该文基于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技术,缓解高时间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进行城市植被物候变化规律的分析.基于非局部滤波融合方法,生成武汉市空间分辨率30 m、时间分辨率8 d的地表反射率及EVI(增强型植被指数)序列,进一步采用移动加权谐波分析方法对EVI序列进行重建,并通过动态阈值方法提取2006年~2014年武汉市植被物候信息.实验结果表明:1) 武汉市植被由中心向郊区呈现生长期开始时间(SOS)逐渐推迟、结束时间(EOS)逐渐提前、生长期长度(LOS)逐渐延长的空间分布规律,且整体呈现出SOS提前、EOS推迟、LOS延长的时间变化趋势;2) 植被物候和平均气温相关性并不显著,但EOS和LOS受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影响显著,气温年平均日较差每增加1℃,EOS推迟约12 d,LOS延长约16 d,降水主要影响SOS和LOS,平均降水量每升高100 mm,SOS提前约5 d,LOS延长约9 d.  相似文献   
999.
将人类时空轨迹中隐含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并转换为语义语言是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使用聚类算法将空间轨迹数据离散化,设计等间距抽样算法规整时间序列数据,从而将连续域上的时空轨迹数据表示为离散的二值序列,为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循环自相关方法查找时空轨迹中隐含的周期性行为模式做好数据准备;并通过调整采样时间跨度以增强稀疏二值序列的周期性特征。实验表明可以有效提取时空轨迹中的周期性行为模式,而具有季节性和随机变化的行为模式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案件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导致的,所以对人类时空轨迹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于案件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土地覆盖作为影响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对改善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基于最新的国产高分1号(GF-1)和传统的陆地卫星TM数据通过预处理和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5年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最后运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总体变化和不同环境因子土地覆盖类型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之间草地大幅度减少且主要转换为林地和耕地,其他类型土地都有所增加,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林地;2通过不同环境因子下的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16年来林地和草地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上,坡度在6°以上,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侯城乡,范村镇和阳邑乡;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坡度15°以下的地区,地理位置上各个乡镇都有所分布,耕地以胡村镇和范村镇分布面积最大,建设用地以胡村镇和明星镇分布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