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142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9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室内楼梯环境2.6 GHz频段传播特性测试与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楼梯环境中,测量了2.6 GHz频段的无线传播特性.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建立了路径损耗模型并得到阴影效应Xσ的统计特性,发现Xσ均值和方差随天线高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对测得的频率响应做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均方根(RMS)时延扩展的统计特性,发现其均值与方差也是随天线高度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研究均方根时延扩展和频率相干带宽之间的负相关性,得出它们之间满足幂指数关系式.这种传播模型能够为LTE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将BL Lac天体OJ 287射电4.8,8.0和14.5 GHz波段从1978–2010年的有效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获得了其长期光变曲线,用小波功率谱和交叉小波方法分别分析了其主要振荡周期和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时延.小波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OJ 287射电4.8,8.0和14.5 GHz流量存在准6个月、8–16个月和16–32个月的主振荡周期,光变周期为0.54?0.04,1.12?0.07,2.49?0.08年,主振荡周期主要出现在1980–1994年和2000–2007年时间段.交叉小波分析发现OJ 287射电波段之间正相关振荡的凝聚性很强,具有强的关联性,在8–16和16–32个月共振周期尺度上的相关性高.射电波段的爆发在16–32个月的振荡周期尺度上几乎是同时性的,在8–16个月的振荡周期尺度上存在20±6天的时间延迟,高频波段领先低频波段.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声阵列信号时延估计、双曲线目标定位方法,推导了平面任意三元阵目标定向、定距计算公式,并采用该公式对声传感器阵列定位应用中的时延估计误差、阵列孔径大小、阵元布放误差等因素造成的目标定距、定向误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初始误差条件下,采用大孔径阵列可以显著降低定距及定向误差,且定向精度的需求比较容易满足而定距精度的需求较难满足.   相似文献   
104.
在介绍多通道激光探测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化的激光探测系统,采用一种基于抛物线内插互相关时延估计的激光定距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定距精度. 该系统采用6路双通道ADC并行采样,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仿真结果表明,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能够在低信噪比(RSN=-7 dB)下实现定距,最大距离误差为0.74 m.   相似文献   
105.
采用CAIDA提供的海量数据样本,主要针对网络中的瓶颈时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首先针对路径中的关键时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超过80%的路径中产生了瓶颈时延,进一步对瓶颈时延量化分析得出,由于瓶颈时延的存在导致网络直径相差不大的路径,其网络时延相差悬殊;接着将网络时延和瓶颈时延两端的IP地址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发现二者的地理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别;最后研究分析了产生瓶颈时延的原因,得出在远距离范围内,传播时延是导致瓶颈时延最重要的因素,而在近距离范围内,排队时延是导致瓶颈时延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6.
半导体激光混沌系统的时延特征为混沌通信攻击者重构非法接收机提供了线索,隐藏系统输出的时延特征能够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基于单模半导体激光器的理论模型,构建了偏振旋转光反馈半导体激光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自相关函数及时延特征峰相对高度,数值研究了该系统输出的时延特征。结果表明,在激光器合适的参数条件下,波片快轴方向在30°和60°附近一定范围内,反馈系数较小及偏置电流较大时,时延特征容易被隐藏。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变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问题.对于传感器与控制器间产生时变时延情形,采用时延相关切换控制器,通过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和广义模型变换,得到了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充分条件,该控制器是可以降阶的.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决机械振源识别中识别效率和精度问题,引入地震源识别的单三角阵列传感器方法,将其首次应用于机械振源的识别中,并基于阵列理论,提出基于互相关时延的双三角阵列加速度振源识别方法;通过金属平面板的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可以实现振源的定位和定距。误差分析表明,新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单三角阵列方法受测试距离的影响;该识别算法减少了对传递路径的估计,可以作为对具有有限边界和框架结构特点的机械振源识别算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信号在三维空间域信道模型中的空时统计特性,建立了一种三维统计信道模型,其散射椭圆半球体的中心在移动台(MS),适用于设置低MS天线、高基站(BS)天线且重要散射体分布在移动台附近的室外宏蜂窝通信环境中。假设模型的发射信号服从均匀分布,给出了到达角度(AOA)和到达时延(TOA)概率密度的分析算法,能够估计多径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时特性,在方位角和仰角平面同时描述波达信号分别在BS和MS处的分布特性。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与三维散射模型结果对比表明,本模型的信道参数估计符合理论与经验结果,更加适应各种室外移动通信环境,拓展了三维统计信道模型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深空通信传播时延大、误码率高以及链路间歇性中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深空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将文件传输过程分为跳到跳发送和端到端重传2个阶段。在发送阶段,提出一种中继选择算法,通过分析天体运动规律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并结合深空链路信道特点,分析链路丢包率和信道增益的关系,选择最优中继链路逐跳进行传输,降低丢包率进而减少重传次数;在重传阶段,目的端对数据包进行校验和检查,丢失的数据包通过端到端链路进行重传,保证文件的可靠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当端到端误码率大于10-5时,所提协议能有效减少重传次数,进而降低传输时延。在误码率为10-3时,与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CCSDS)提出的文件传输协议(CCSDS file delivery protocol,CFDP)相比,该协议的传输时间缩短了40%,能较好地适应深空通信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