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旱地新三熟“小麦/玉米/大豆”模式是四川农业大学在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需要,与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合作研究形成的旱地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集成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的条件下以大豆代替“麦/玉/薯”模式中的甘薯而进行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讨灵石县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的配套措施,在2011年进行了相应的播期、播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播期以9月24日-10月5日为宜.在该播期中,适宜的播量为10~18kg.从9月24日开始,播量为10kg,以后播期每向后推一天,播量需增加约0.75kg.  相似文献   
63.
土壤养分丰缺与农作物产量、品质关系密切,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并采取相应的施肥对策及改良措施,是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4.
刘恒 《山西科技》2013,(6):44-46
对不同耕作方式下旱地玉米种植的试验结果显示,免耕探墒播种条件下2cm~7cm深处土壤容重较旋耕增加了4.31%,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免耕探墒播种降低了地温,提高了0era-20cm深处土壤的水分含量;免耕探墒播种产量为6591.82kg/hm2,较旋耕降低553.36kg/hm2,减产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由此说明,免耕探墒播种是旱地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65.
砂田水热及减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年对宁夏中卫市香山地区的砂田进行了有关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砂田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减蒸、减尘效果,在4--6月期间,砂田0~4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比裸田提高32.5%,砂层下地表蒸发量减少28.7%,0~20cm土壤平均每天增温0.96℃,地表以上1.5m高度减少扬尘量43.9%.  相似文献   
66.
干旱缺水、土壤肥力低是影响旱地小麦高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旱地小麦增产必须围绕水肥这两个关键因素,在改善小麦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节水栽培措施,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7.
农业耕作土壤与人工经济林地土壤磁化率和质地特征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关中东北部地区人工经济林地土壤(JJC2)和农耕地土壤(JJC1)磁化率与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耕作土壤和人工林地土壤的磁性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农耕地长期的耕作、污灌以及C4作物玉米的生长与秸秆焚烧等农业管理方式可以增大土壤风化成土作用强度,增加土壤的磁化率;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表层0~40cm,1年生作物农田土壤〈2μm和50μm~2000μm颗粒含量均高于人类活动干扰小的多年生园林土壤的含量;整个剖面耕地土壤和人工林地土壤〈2μm和50μm~2000μm颗粒含量变化差异均大于2μm~50μm颗粒变化。图1,表2。参14。  相似文献   
68.
为探明不同耕作措施下青海省春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关键期,本试验以阿勃春小麦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条播、沟播、浅旋沟播与免耕4种耕作措施,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及杂草防除时期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耕作措施下,杂草均在5月下旬达到出苗最高峰,6月下旬出苗结束,且对春小麦田杂草发生密度和发生量的影响表现为正常条播>免耕>浅旋沟播>沟播。进一步研究发现,沟播措施2叶期除草,春小麦每公顷产量(3 348.75±2.38)kg最大,播种后2~4叶期除草,较其他时期有利于春小麦分蘖数、穗长、株高及千粒重的增加。研究结果得出,沟播抑草效果最好,且在春小麦2~4叶期除草有利于其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9.
1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1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结构特点,对全方位深松部件的松土原理以及深松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指出全方位深松部件深松土壤的同时在耕层底部形成鼠道的作用。提出了全方位深松机与其它土壤耕作机具配合使用新的土壤耕作技术措施。图1,参3。  相似文献   
70.
对东北典型黑土区,比较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在坡耕地和岗平地对作物产量、土壤密度、水热状况的作用差异,以及保护性耕作在坡耕地的水保效应。结果显示:在大豆玉米轮作制下,实施免耕(NT)和少耕(RT),较传统旋耕相比,坡耕地种植大豆,NT增产12.56%,RT减产0.94%;种植玉米,NT处理增产1.10%,RT减产14.80%。岗平地种植大豆,NT增产9.23%,RT增产4.80%,玉米NT、RT处理分别减产为22.60%和10.02%。坡耕地NT增加了耕层的土壤密度以及土壤质量含水量,降低了土壤耕层的温度,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小于岗平地。NT还降低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径流量和径流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