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等高固氮植物篱”简称“绿篱”,营造费用仅为坡改梯的10~17%,一般种植3年后可降低地表径流53~74%,减少土壤流失97~99%,并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0~31%,全氮增加70%以上,作物产量增加30~60%。常规耕作几年后坡地渐成梯地,成为基本农田,可减少陡坡开垦并有效缓解农村“三料”俱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2.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长城沿线、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沿,地处暖温带森林草原向中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县境内西北部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属于沙漠绿洲农业;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纵横,山大坡陡沟深,地貌支离破碎,属  相似文献   
103.
1998-2000年分别在广西的崇左县、南宁市郊区、来宾县等地进行甘蔗、龙眼、玉米施用不同缓释(或长效)氮肥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常规肥料试验方法,甘蔗、玉米均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尿素、涂层尿素、长效碳铵、缓释尿素;龙眼除不设不施氮肥处理外,其余处理与甘蔗、玉米相同;各试验均设4次重复。结果表明,涂层尿素、缓释尿素分别比普通尿素增加原料蔗11.7%和5.3%,每公顷增糖1262kg和497kg,增糖率13.6%和5.3%;甘蔗当季对涂层尿素与缓释尿素中氮素的利用率分别此普通尿素高7.50%和2.85%(绝对值)。施用涂层尿素、缓释尿素和缓释碳铵的龙眼幼年树生长量与普通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F>0.01);施用涂层尿素的龙眼果实产量比普通尿素增产2.5%-13.6%。玉米施用缓释氮肥比施用普通尿素增产337.5-525.0kg/hm^2,增产率5.36%-7.74%;玉米施用缓释尿素、涂层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比普通尿素分别提高5.14%、4.39%(绝对值)。缓释氮肥对甘蔗、龙眼、玉米有良好的供肥性,适用于氮素淋溶强烈的广西土壤。  相似文献   
104.
105.
我省办农机化的历史比较长,多年来在土坡耕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近十向年来推行了“三三”耕作制,把土壤耕作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但由于这种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很不平衡,一些地方仍以平潮做为耕作基础。本文试图根据我省的自然特点和生产条件并总结多年工作实践,确定松、翻、耙、旅为内容的“三三”耕作制,即以深松为基础、松翻结合、松耙结合、松旋结合的上壤耕作制,实现具有我市特点的土壤耕作法。一、从目前我省土壤耕作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建立“三三”耕作制的必要性土壤耕作应结合自然条件进行。在…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科技成果纵横》2005,(4):61-61
该项技术示范与推广的核心是多功能振动式深松机,它是由振动源(振动体)、减振系统、传动系统、支架和深松铲组成。其深松铲形状不同于其它同类产品,且强度高、耐磨,使用寿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该机是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新型农机具,不仅能完成深松作业,还有收获块茎作物和根茎类中草药的辅助功能。该机适用于干旱、半干旱水资源匮乏的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110.
袁中成 《遵义科技》2006,34(3):20-21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近些年来水稻栽培上的一项新的耕作栽培技术,它具有省工、省时、省力、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优点,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本人在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上,分别在我市大同镇、石堡乡作了如下水稻不同前作物(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免耕抛栽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