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34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21篇 |
丛书文集 | 197篇 |
教育与普及 | 33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6篇 |
现状及发展 | 12篇 |
综合类 | 57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335篇 |
2013年 | 274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320篇 |
2009年 | 367篇 |
2008年 | 346篇 |
2007年 | 341篇 |
2006年 | 284篇 |
2005年 | 256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空间转录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完整的组织样本中不同位置的全部转录组数据信息.目前的空间转录组学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基于原位捕获并测序和基于成像的空间转录组学技术.这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等领域.本文总结并比较了不同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特点,列举了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62.
63.
以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测年、重矿物物源分析及地震剖面渠汇分析技术,系统研究莺二段的物源与渠汇沉积背景.碎屑锆石测年分析表明,东方1-1气田上新统莺二段主体表现出北部(越南北部)、西部(越南中部)混合物源的年龄特征,东物源(海南岛物源)峰值年龄微弱存在;重矿物物源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64.
为寻找三叶木通雌雄花性别分化的相关基因,从基因的表达水平上揭示三叶木通雌雄分化的分子机制.以三叶木通雌雄分化期的花芽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状态下三叶木通的雌性花芽与雄性花芽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对雌雄花芽的转录本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将雌花与雄花Unigene进行表达量分析,筛选表达量高且可信... 相似文献
65.
66.
药物特异质肝损伤的易感机制是当前临床毒理学研究的难点.本研究以何首乌制剂——润燥止痒胶囊为例,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采用代谢组学探讨其肝损伤可能的易感机制.病例分析表明润燥止痒胶囊相关肝损伤具有较典型的特异质属性,且与免疫异常活化有关.在正常小鼠上,灌胃润燥止痒胶囊对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无显著影响;在易感模型小鼠,免疫应激造模因素并未引起肝损伤表型,仅伴随肝组织少量炎性免疫细胞浸润,但从代谢组学可见组氨酸和丙氨酸等代谢通路显著上调(P0.01)和色氨酸等代谢通路显著下调(P0.01),提示代谢重编程可能是其肝损伤易感因素的重要内在机制;而在免疫应激易感因素基础上,灌胃润燥止痒胶囊引起了显著的肝损伤表型,并伴有肝组织大量炎性免疫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同时代谢组学上亦表现为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甘油磷脂、胆汁酸等与炎症相关代谢通路的显著改变.综合提示代谢重编程可能是药物特异质肝损伤易感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基于易感因素相关的代谢紊乱通路,筛选发现了亚油酸、骨化二醇、18-羟基皮质酮等10个生物标志物可较好地识别易感模型动物(ROC分析中AUC均大于0.9),对临床识别易感人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丁协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6)
应用作者得到的 H-空间上的一极小极大不等式,得到了已知不等式组和极小极大不等式的新推广,这些结果改进和推广了 Fan,Pietsch,Granas-Liu,Shih-Tan,Nikaido 和 Kneser 等人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68.
69.
70.
植物的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简称SC)铺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由于具有光镜检查快和电镜高分辨率的双重优点,又能观察偶线期核的染色体配对状态,不仅在交换的机理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同时成为染色体结构变异研究中的强有力的手段.目前主要的作物如玉米、小麦、大麦等有关的研究均已有报道,但是在水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至今未见有关铺展SC的研究.我们在水稻的花粉母细胞中,应用铺展技术观察晚偶线期一早粗线期的联会复合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