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331篇
教育与普及   3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0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基层表面的清理与检查,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水泥砼的搅拌、摊铺,水泥砼路面的接缝、养生及施工,质量检测等。  相似文献   
52.
为了防止反向裂缝,在旧水泥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铺设土工布防裂层,土工布的加铺对层间粘结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采用压剪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工布及其浸油量、旧水泥混凝土表面处理、粘结材料种类等因素对旧水泥混凝土与沥青面层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加旧水泥路面粗糙度、提高路面压实度可明显改善旧水泥路面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的粘结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针对目前国内大量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的功能重要缺陷,本文针对所在地区出现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问题,特写此文,仅供与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4.
基于竞争神经网络的ABS路面辨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传统的防抱死系统中,由于没有额外的传感器测试更多的参数,以及路面的不平度、信号的干扰等原因,至使路面辨识非常困难·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整车制动模型和ABS制动模型的研究,建立了基于竞争神经网络的ABS路面辨识模型,此路面辨识模型是通过对标准信号进行反复学习记忆,用非线性映射方法进行特征抽取并存储于网络的各节点上·工作时,当输入信号存在变形或噪声时,该模型通过联想记忆对输入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实验表明,该辨识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过程且便于批量生产、升级、更新和维护·  相似文献   
55.
旧沥青路面再生研究的现状与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是一项新的沥青路面修筑技术 ,它具有节约材料、降低沥青路面造价及保护资源 ,可以减少废旧沥青路面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 ,我国也是如此 ,随着我国首条高速公路 (沈大高速公路 ,1 988年建成 )即将进入维修时期 ,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日益迫切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旧沥青路面再生研究的现状与工艺 ,分析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的设计及施工工艺 ,提出我国实行旧沥青路面再生工作的迫切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56.
混凝土路面厚度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拟物理模型,并根据相似性原则建立起公路路面和路基的双层简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准确识别反射波,测量反射波速率及走时参量的实用方法。采用特殊的观测系统,由波速及走时反推路面厚度。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无损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误差不超过3%,并可用于其它领域的质量检测中。  相似文献   
57.
主要从原材料、人员、设备和施工步骤诸方面介绍了SBS改性沥青砼的施工工艺,并简述了其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58.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热带,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cordata(Burm.f.) 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而非190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并于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20世纪50--60年代,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80年代末到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9.
简要分析了水泥砼路断裂破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一种新的废纸脱墨工艺,它是用酸性纤维素酶处理旧报纸浆,然后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浮选脱墨,此工艺化学药品用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所得脱墨浆白度高,黄度低;具有较好的滤水性能和相近的强度性能。利用过氧化氢进行漂白时,酶法脱墨浆的可漂性优于化学法脱墨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