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6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小区内的户外生活实态及障碍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行动不便者对户外居住环境的需求和意愿,为使无障碍居住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理论界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学生之间很难进行合作学习。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同时,不但获得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更体会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房国铮 《科技信息》2008,(14):181-181
一般认为日语的“体”的研究开始于松下大三郎。其后,金田-春彦把“体”的问题再次提出,他围绕「ティん」的用法与动词分类,论述了“体”及影响“体”意义的要素。使“体”的研究走向新阶段。随后,“体”的研究迅速发展,在寺村秀夫、工藤真由美等的推动下,现在“体”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ティん」作为体的形式之一,它所表达的各项意义也越发清晰,本文主要就它的效力持续意义及其与其他意义的区别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低感觉寻求者的心理差异比较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6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经过朱克曼的感觉寻求量表SSS-V测定,从中挑选出高、低感觉寻求各30名,比较研究两心理差异,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格助词“に、で、”都可表地点场所,但接续方法及意义不尽相同.“に”主要表示状态、动作的存在点、作用点,表存在性语义特征,具有静态性、结果性、描写性特点,与此对应,其后续的动词多是具有存在性语义特征的动词.而“で”主要强调动作进行的场所,表动作性语义特征,具有动态性(动作性)和非固定性特点,与此对应,其后续的动词多是具有动作性语义特征的动词.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语言学理论等情境教学理论,提出在高职日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日语教学的效率。并结合作者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标点符号是为了分割语句,便于对文章的理解;汉语的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汉语标点符号的形式并非对等。在翻译过程中,既要正确地使用标点,又要准确地将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转换为目的语。  相似文献   
19.
邢颖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6):131-133
本文就学习者写作中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与讨论。本文提出一个假设:学生习作中的语言错误与母语负迁移有一定的关系。为此,笔者对41名学生82篇四级模拟考试作文中的语言错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意识到表达障碍时,就会本能地寻求母语的表达方式.母语知识会不断地影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造成干扰。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中应加强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词汇的特点.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20.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 ,求证了“NP +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 :“NP +的”来源于“NP +者” ,“NP +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 ,它是“作 /当 +NP +的”的紧缩形式 ,其中“的”提取“(作 /当 )NP”的主语 ,这种“的”跟“VP +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 ,“NP +者”演变为“NP +的”后 ,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