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1篇 |
教育与普及 | 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17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43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K0.44Na0.52Li0.04)NbO3-xLaAlO3(KNLN-xLA)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LaAlO3的掺杂对陶瓷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X光衍射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都显示出纯的钙钛矿结构,没有杂相生成.添加适量的LA使陶瓷的正交-四方相变温度降低至室温附近.当LaAlO3的掺杂量为0.50mol%的时候,样品的性能达到最佳:介电损耗tanδ=2.9%,居里温度TC=441℃,同时样品的密度达到最大.以上数据表明,该陶瓷材料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无铅压电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回流焊炉温度记录仪的设计方案,分析了选用C8051F320的优势,给出了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各模块功能和系统软件流程,实现了该温度记录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3.
通过水平连铸制备出直径16 mm的C46500无铅铜棒坯,研究了铸造速度、机械搅拌耦合纳米粒子及退火工艺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造速度影响脱锌层的深度,在63 cm/min的铸造速度下,脱锌层深度最低,说明耐脱锌腐蚀性能最佳;通过Al2O3纳米粒子耦合机械搅拌制备的棒坯晶粒最细,脱锌层深度最低达66 μm.;退火能降低脱锌层深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脱锌层深度降低的趋势递减.纳米粒子耦合机械搅拌可以得到100 μm以下的高耐脱锌腐蚀的无铅铜. 相似文献
74.
75.
77.
78.
利用传统固熔烧结法研究了Ce掺杂的95KNN-5LiSbO3无铅压电陶瓷(简称KNN-LS)的微观结构、压电性质、老化率和防潮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掺杂CeO2对KNN-LS陶瓷在烧结温度、质量损耗、压电性质和微观结构有特殊的影响规律,本文从微观反应机理上对其做了解释。成功制备出高压电常数(255pC/N)、高致密度(98.1%)、低老化率和高防潮性能的无铅压电陶瓷样品,表明这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无铅压电材料。 相似文献
79.
采用顶部风冷籽晶助熔剂法成功生长出了(Na0.5Bi0.5)0.945Ba0.055TiO3(简称NBBT5.5)晶体,晶体尺寸达到了Φ35mm×12mm;研究了粉料的热学性质、晶体的结构、光学性能及压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晶体具有三方相四方相共存的钙钛矿结构.通过研究粉料的DSC-TG曲线,得到了制备单晶材料的预烧结的温度以及烧结温度,优化了NBBT单晶材料的制备工艺,降低了Bi2O3和Na2O的挥发.晶体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在369nm处晶体处于全吸收,390nm以上晶体是透明的,1 000nm处透过率达到72%.NBBT5.5晶体的压电常数d33为438pC/N,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无铅压电材料. 相似文献
80.
SnAg及SnAgCu无铅焊料接头中金属间化合物在时效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nAg共晶合金及SnAgCu共晶合金无铅焊料与Cu或Ni/Cu或Au/Ni/Cu衬底经钎焊方法焊接后,在焊接界面和焊料内部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类型、形貌和分布形式,以及焊接接头在随后时效过程中IMC的类型、成分和形貌的演变规律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IMC的类型与焊料成分有关,与衬底金属在焊料合金中的溶解度及扩散速度有关;IMC的形貌与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及焊接界面的温度梯度有关;IMC的分布与焊料成分及接头中金属元素的扩散能力有关;焊料接头的断裂机理与接头合金成分、时效温度、时效时间、载荷方式有关;在时效过程中,焊料共晶组织粗化,焊料强度下降,断裂会在焊料内部发生;当IMC厚度增大到临界尺寸时,应力集中严重,多层IMC形成,空穴形成及长大,在IMC界面层断裂;若两者强度接近,则断裂部分发生在焊料,部分发生在界面IMC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