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世界博览》2009,(22):9-9
英国《经济学人》2009年10月22日报道,马里兰大学新学院一栋乔治亚风格的教学楼底层,是中国孔子学院不算大的办公室。它于五年前成立,是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而现在,美国有超过60所孔子学院,它们由中国政府赞助,通过传播中国文化从感情和道义上赢得美国人的认同。中国决定倚赖孔子作为发展软实力的旗手,表明他们认同共产主义在国外缺乏号召力。美国大学校园里的激进分子(甚至包括一些主流学者)把毛主席视为偶像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112.
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共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只不过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自身的运动发展,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主体。和谐社会具有价值判断的属性,具有开放性,而共产主义社会的提出倾向于社会形态,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3.
道德和法制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道德是法律得以顺利推行的基础,健全法制并严格执行,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和道德得以发扬的重要条件。但道德的要求比法律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建设比法制建设更根本,“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117.
私有财产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概念,私有财产关系是厘清<手稿>思想的重要路径之一.马克思从现实的经济事实出发,对私有财产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18.
消费是人为了实现生存和生活的手段,但是当人没有成为消费的主人反而被其奴役和控制时,消费就出现了异化。消费异化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关乎人和社会的发展问题。马克思批判了商品拜物教、异化劳动中的消费异化现象,揭露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原因,并提出对这种阻碍人和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的消解路径。马克思对资本逻辑下消费异化现象的批判、对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9.
消费是人为了实现生存和生活的手段,但是当人没有成为消费的主人反而被其奴役和控制时,消费就出现了异化。消费异化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关乎人和社会的发展问题。马克思批判了商品拜物教、异化劳动中的消费异化现象,揭露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原因,并提出对这种阻碍人和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的消解路径。马克思对资本逻辑下消费异化现象的批判、对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0.
马克思人本唯物论的最高哲学理念是: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对待人。马克思认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目的也是人,一切为了人。马克思对旧哲学的唯一肯定,就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在批判中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实证的人本主义”即人本唯物论。他把自己强调的共产主义叫做“实践的人本主义”,认为费尔巴哈“无神论是通过宗教的扬弃这个中介而使自己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而“共产主义则是通过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中介而使自己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