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对贵州龙里灌丛草坡类型区2005-2006年度土壤水分及局地小气候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并通过相关分析等手段对土壤水分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致呈现出三起两落的趋势,12-2月和9-11月为土壤水分缓慢积累期,2-4月和8-9月为土壤水分强烈消耗期,4-8月随着雨季的来临,降水量大,使得土壤水分迅速增加,为雨季土壤水分补充期;2)通过对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及其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到,雨季,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而在非雨季,温度是主要的控制因子,偏相关系数达0.851 (P<0.01),其次为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733 (P<0.01),而与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0.241 (P>0.05);3)通过对下垫面状况各异、气象条件基本一致的各实验点土壤水分规律的研究,发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与地表植被覆盖状况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喀斯特(Karst)环境的特点是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长期以来人们过于注重从改造自然的角度来重建喀斯特生态,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喀斯特石漠化即是喀斯特山区环境耗散结构的退化,其重要原因是喀斯特山区由于地形上的天然屏障和山区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自我封闭性双重作用,形成地理空间上的“社会孤岛“效应,导致山区环境耗散结构和生态功能退化.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区域环境耗散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喀斯特山区环境耗散结构的层次结构和演化过程,指出当前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的主要问题在于其社会人文系统的封闭性,提出了疏导对外交流网络,引入外界负熵流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重建的人文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4.
以湖北某水电站坝肩岩体内发现的大量红色夹泥为例,以红色夹泥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以及物理性质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现场调查资料,从构造、正常风化卸荷、斜坡变形、喀斯特垮塌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得出了红色夹泥的成因是:红色夹泥是由于层状岩体中小型层状溶洞顶板岩体坍塌,造成围岩变形、拉裂,后期地下水携带泥质物充填形成.  相似文献   
105.
研究植物器官中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植物体内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分配机理,揭示植物生活史策略及其响应和适应环境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枝、叶中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含量在3种建群树种器官中的分配表现为叶(496.45±20.28 mg/g)根(472.35±13.8 mg/g)茎(471.01±8.85 mg/g)枝(468.04±11.36 mg/g),N、P含量分配表现为叶(21.39±3.11 mg/g, 0.99±0.19 mg/g)枝(6.30±1.30 mg/g, 0.50±0.13 mg/g)根(6.27±1.0 mg/g, 0.39±0.08 mg/g)茎(1.65±0.47 mg/g, 0.22±0.05 mg/g),同一养分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有显著差异;N、P含量在各树种和各器官(干、皮、枝、叶)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变异,而C含量在各树种和各器官之间变异较小;C∶N和C∶P表现茎中最高,叶中最低;3种建群种植物N∶P平均值为22.02±3.79,受P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养分的吸收以及不同器官对同一养分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均具有一定的协同特征。研究可为喀斯特峰丛洼地地区植物的养分循环、生态策略及环境适应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6.
莽莽苍苍的大娄山脉横亘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交界处.其最高峰——海拔2238米的金佛山坐落于重庆南川区境内。金佛山是一座岛状的山峰,相对高差近1900米.拔地而起的石灰岩山体壁立千仞.山顶却相对平缓。这一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喀斯特山地以生物多样性著称.仅种子植物就有4768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不乏特有和子遗种。  相似文献   
107.
李围  余禹 《贵州科学》2011,29(2):65-68
本文基于环境保护前提条件下,重点对公路隧道洞口段进行新型结构的开发研究,提出了4种方案,同时进行了力学分析和综合比选,得出了方案D为最优方案,但是对其受力特征、主体结构参数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创新型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西南喀斯特山地省区贵州区域创新的宏观背景,分析了贵州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贵州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原因、自然因素。并结合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具体省情,提出了整合省内产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产业链创新的内生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评估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效果,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关岭-贞丰花江为例,利用经济和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恢复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揭示生态恢复的响应机制,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区经济可持续的生态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7年3个示范区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及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0.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给当地政府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该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矿产资源的开采为依托的矿业经济一直都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当地的资源性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鼓励其参与到本社区的扶贫工作中去,势必会对喀斯特地区的扶贫发展带来新的活力,那么研究该地区资源性企业参与当地政府的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