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通过分析无岩心钻进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提高钻探效率,缩短成孔时间。  相似文献   
32.
岩心扫描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心图像录入系统是一个应用线阵CCD对360度圆柱状岩心外表面普光、岩心剖面普光和荧光图像进行自动采集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硬件结构、主机与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应用程序与控制系统的通信、数字图像输入设备的应用程序接口API。  相似文献   
33.
岩石电阻率频散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介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电阻率存在频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松驰极化所致。在实际测井中,纯岩石及盐水溶液电阻率的频散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岩石泥质含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增高和饱印溶液浓度的降低,频散现象明显增强;随着测量频率的增高。所测岩石电阻率逐渐降低。在实际测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方法因使用频率不同,在泥质地层中的测量结果将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34.
徐英敏 《河南科技》2008,(11):43-43
首先看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章及定点屠宰章。如有这两种章可放心购买。其次看猪肉外观:新鲜肉表面清洁、滋润或发干有硬皮,带皮猪肉的皮纯白无瑕而柔软;次鲜肉表面有暗色硬皮,有时生霉,猪皮发黄。变质猪肉表面带绿色、生霉。再次看色泽:新鲜猪肉表面干膜呈粉红色或浅红色,切面呈红色,脂肪呈白色,有时呈蔷薇色;次鲜猪肉干皮呈暗红色;变质肉表面呈灰色或灰绿色;注水肉颜色苍白,新切面有细小水珠,注水多时,仔细观察有水珠向下流溢。  相似文献   
35.
将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高压条件下多孔介质内渗流特性的可视化研究中.为40mm内径微成像探头设计了专用的填砂式岩心夹持器,并将该夹持器应用于CO2非混相驱和混相驱实验中.动态连续二维成像分辨率为0.21mm×0.21mm,基本接近于实验所用玻璃砂尺寸,从而实现了对CO2非混相驱过程中气体窜流通道的形成过程、CO2混相驱过...  相似文献   
36.
范喜群  张红坡 《科技信息》2012,(33):517-518
延迟硅酸凝胶调剖剂具有价格低,可解堵,便于现场大剂量注入的优点,相比有机聚合物冻胶类堵剂,可降低调剖作业成本近1/2,但在推广应用中,对该堵剂进入地层后性能变化、成胶效果却无法监测和评价。通过30m超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考察了吸附及水体稀释等综合因素对该堵剂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延迟硅酸凝胶胶凝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稀释与吸附,吸附导致延迟硅酸凝胶体系成胶组分匹配关系的破坏.但是该体系在吸附和稀释后依然有较好的成胶效果。  相似文献   
37.
在自转向酸酸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所用酸液体系从增黏性能、破胶性能和转向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实验发现,残酸在80℃时黏度可达到1 128.2 mPa·s,具有良好的封堵增黏性能;5%的乙二醇可使残酸黏度降至2 mPa·s,破胶效果好。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分别对常规酸和自转向酸在地层中的反应流动进行模拟,绘制了水驱-酸化-水驱全压降曲线。单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自转向酸对于较高渗透率岩心的处理效果优于常规酸液,而对于较低渗岩心改造效果不明显。双岩心流动实验发现,对于不同渗透率差异倍数的两块岩心,自转向酸对于其中的低渗岩心改造效果要好于常规酸,然而随着渗透率极差进一步增大,自转向酸增黏改造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就用稳定法测量相对渗透率曲线中,存在的注入流量难以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稳流方法。即利用定压毛细管恒流装置代替微量泵作以上测定。并就此用理论及实验结果证明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0.
利用海上油田宝贵的岩心资源,实验室以最大化实现岩心样品衍生数据价值为目标,通过玻璃刻蚀微观可视化实验、核磁动态驱替实验、数字岩心实验等实验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油气藏储层微观结构和流体渗流特征的精细化描述,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数据支撑,将油气田开发中对储层地质特征认识和剩余油富集研究的尺度从油藏尺寸向微观孔喉尺寸推进了一大步,为打破地质油藏专业研究中面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困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研究人员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地下的储层孔喉特征和流体渗流特征。实验室把以前只能定性认识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实实在在的数字来定量化展现在油藏研究人员面前,为精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取得显著应用效果,为下一步油气田实验室的实验管理业务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布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