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3篇
系统科学   62篇
丛书文集   129篇
教育与普及   1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7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50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01.
讨论了区间动力系统的能控性.基于讨论区间矩阵为列满秩区间矩阵的充分条件与充分必要条件,得到了判别上述能控问题的充分条件与充分必要条件.通过数值实例说明文中结果相对于已有结果更具有一般性及有效性.由对偶原理,可得到相应系统能观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802.
合理的工业经济区划,可使工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优化组合、合理配置,适应工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要求.本文运用社会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工业经济区划的吸力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江苏省工业经济区划.订算结果表明,该工业经济区划的吸力模型,能合理地确定工业经济区.  相似文献   
803.
在查理·达尔文(C.R.Darwin 1809~1882年)1858年发表他的系统生物进化学说之前,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存在过闪耀着科学光辉的自然界和生物进化的思想,这些曾经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源泉。先秦时期《庄子·至乐》中已有相当丰富的物种可变和生物界相互转化的思想,而在《庄子》“齐物论”和“秋水篇”中,已经流露出生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西汉初年,刘安《淮南子·坠形训》对各类动物和植物的进化过程作了生动的记述,凭借古人的想象力和臆测,描绘了一幅生物界进化发展的图景。但是,《庄子》、《淮南子》中的生物进化观在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继承下来,两千余年来,似乎成了空谷足音,殆成绝响。然  相似文献   
804.
本文分上、下两半篇发表。上半篇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构成了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史千古之谜的传统易学的真理性问题,并由此引出构建现代易学的研究纲领问题。为此,文中独辟蹊径,把现代科技当作传统易学研究的一个天然参照系,而着重对二者在思维模式上的根本差别进行分析比较,并从对现代科技的固有盲区与传统易学的根本生长点等问题的揭示而导出对传统易学真理性的最终证明,为将于下半篇展开的关于现代易学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805.
本文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阐述了旅游教育评价的作用与意义,并初步探讨了旅游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旅游教育的质量评价观,对提高旅游教育的层次和规范旅游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文中的评价标准与评价观念对制定旅游教育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06.
混沌理论与战略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洪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7(7):32-35,45
  相似文献   
807.
808.
世界生物过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7):32-36
  相似文献   
809.
再论公法法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析框架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一味强调市民社会自治、轻视国家在建构法治中的作用,实际上是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误解。主张市民社会与国家互补的治理理论并不能否定国家的主导作用。强调国家的作用并提倡一种公法法治观,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10.
在阐述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契约观”和“信息观”的角度透视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并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