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8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新余高专学报》2010,(6):F0002-F0002
(一) 天高气暖日煌煌,焰火空飞五彩扬。 宾客纷临喜同庆,校园今日展浓妆。  相似文献   
22.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3):F0003-F0003
新余高专第一次科研工作专题会议于2007年6月3日在校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新余市副市长万筱明、省教育厅有关处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新余高专党委书记刘冬出席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新余高专校长罗玉峰作了科研工作报告,市科协、  相似文献   
23.
针对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政治辅导员的队伍现状,着重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新余一中发展壮大之根源,主要得益于“营造氛围,外树形象,内铸校魂”的办学理念的指引及其在实战中广泛而深入的运用。营造氛围,就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打造一种公正氛围;以创新为先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铸就一种竞争氛围。外树形象,就是通过加强枝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品牌,向“全国示范高中——江南一流名校”的目标努力。内铸校魂,就是着力营造和逐步形成“求实勤奋,和谐温馨”的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25.
新余市古民居共有百余处,大多数分布于城郊以外的乡野之中,比较著名的有15处。总体上看,新余的古民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介绍了新余市古民居的特色及渝水区罗坊镇下寸村明清民居群、渝水区观巢镇汉泉村昼锦堂、分宜县尚睦村邓家大屋等几处典型的古民居,就如何保护和利用新余市古民居,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6.
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是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教学忽略了背景知识(内容图式)的传授。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有助于提高听力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7.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新升格本科院校的重要工作。本文梳理了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前身——高专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传统与问题,提出了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项关键行动。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特征,使用MICAPS天气资料、南昌探空资料、宜春SA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20年6月8日新余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天气过程是由突发性局地短时强降水造成,降水系统移速较慢、长时间维持、降水效率高,出现20 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地面辐合线是形成局地短时强降水的触发机制,降水系统随着地面辐合线的移动;辐合线移动过程中存在气旋性环流,导致系统移速缓慢,形成局地暴雨.新生云系如果出现合并现象,往往会快速地发展加强形成强天气.回波基本上沿地面辐合线排列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还伴随回波单体的新生、发展、合并、减弱等过程,短时强降水发生在回波发展合并过程中.雷达剖面分析得出回波强度在垂直上发展的比较均匀,强回波中心分布在6 km以下高度上;水汽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与5 km融化层之间,这种回波特征适合产生高效的降水.这些特征为新余短时强降水造成的暴雨天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地方高校学报依据地方本土资源优势,是可以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的。近年来,《新余高专学报》通过立足地方,服务社会,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走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30.
"X+人"这一表示由于外界的刺激给人造成的某种不舒服的消极主观感受的结构形式在汉语方言里广泛存在。在赣语新余(水北)方言中,"X+人"(如"热人"、"苦人"、"晒人"等)结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类"X+人"结构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词组凝固成词的过程,在用法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原为实语素的"人"意义不断虚化,显示出了词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