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系统科学   50篇
丛书文集   159篇
教育与普及   3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509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科学通报》2005,50(Z1):87-87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72.
排课程序优先级的确定与最简单算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排课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了简单化处理的模型,通过优先级的确定和数据表字段顺序的改变,使得使用这个模型构造的系统的算法简单化.这个简单系统采用了两个数据表和46条核心程序,快速完成了上千门课程的安排,对编程人员设计实际应用的排课系统具有算法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挖掘构造及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基于ARCGIS9.3软件设计了提取构造交点及构造走向的技术,将构造的“线数据”转换成“点数据”,以服务于点类型分析.此外,构造交点与铀矿床(点)之间,全部构造、14个典型矿床的控矿、容矿构造走向-数量分布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74.
为提高矿井小构造探测准确性,将探地雷达和矿井瞬变电磁法结合应用于采面小构造探测中.井下探查实践表明,探地雷达探测速度快、精度高,但探测深度浅;矿井瞬变电磁法分辨率高,有效探测深度达110m,实施两种方法综合探测,通过相互对比验证,不仅可以保证小构造探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保证一定探测深度。钻探验证表明,综合地质解释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5.
基于元素映射的构造式信息隐藏算法存在因图案库泄露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过含密轮廓绘制及颜色填充生成平铺图像的构造式信息隐藏算法。运用B样条曲线为多个图案轮廓建立标准结构化表示,并创建收发双方共享的标准结构化表示库和颜色库,根据秘密信息进行标准结构化表示选取、图案轮廓绘制及颜色填充操作,获得含密图案。多个离散分布的含密图案共同构成一幅含密平铺图像。实验证明,该算法对JPEG压缩、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常见图像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与类似算法相比,能够抵抗更多种图像攻击。  相似文献   
76.
将23只帕金森病(PD)成功模型大鼠分别进行11C-Raclopride PET显像,ROI方法测量模型大鼠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侧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与模型大鼠分别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性明显上升,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统计比较,p值为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模型大鼠TH染色黑质处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通过PET多巴胺D2受体成像在体显示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D2受体状态,再结合行为学观察可作为证实模型成功的标准之一,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P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相似文献   
77.
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级和断层长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震级修订是世界各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参数测定工作的常规工作的一个环节。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台网速报的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7.8级;5天后修订为"面波震级"8.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中心(NEIC)速报的结果是"矩震级"7.8级;不久,将其修订为"矩震级"7.9级。地震后翌日,我们由"地震矩张量反演"得出,汶川地震的"矩震级"至少为7.9级,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至少为4.4×1021N·m。无论是"面波震级",还是"矩震级",汶川地震都要比唐山地震("面波震级"7.8级,"矩震级"7.6级)大得多。汶川地震的"矩震级"(7.9级)比唐山地震的"矩震级"(7.6级)大0.3级,表明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比唐山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3倍!事实上,汶川地震的断层长度大约为300km,也是唐山地震断层长度(不足100km)的3倍多。汶川地震的震级大、断层长,从震源特性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这次地震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78.
地应力的作用使新洲背斜发生隆起,在浅表形成相应的劈裂、滑移及挤压区,地应力的不平衡,使辉绿岩岩浆侵入,其析出的含金、锑热液形成锑→金分带性产出,并受地层及构造控制。根据其成因分析,在新洲背斜东部核心区的周边成矿条件较为优越,存在发现新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79.
奥利维尔?梅西安创作的音乐作品,语言个性鲜明,手法独具一格,载体丰富多彩,且内容富含哲理、意境深远.其代表作品,钢琴曲《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充满宗教色彩,华丽而新奇,主题鲜明、音色饱满、节奏与织体多变、旋律跌宕、和声新颖,不仅轰动一时,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0.
青藏高原自21世纪以来连续发生了多次大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和四川汶川8.0级、2010年青海玉树7.1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大震.这些地震前,中国地震局在青藏高原开展过多期流动重力观测,并观测到震中附近可靠的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本研究综合利用地面绝对重力、相对重力资料,通过对多种重力观测资料的整体处理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大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震易发生在与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有关联的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等值线的拐弯部位,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是物质变迁和构造变形差异运动强烈的地带,易产生剧烈重力变化,积累应力应变而孕育地震.(2)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交汇附近, 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 2008和2014年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与康西瓦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值线及梯度带的拐弯部位,2010年玉树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